昨天下午,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布置重污染天氣空氣質量治理工作,決定根據空氣質量情況適時啟動霧霾天氣三級響應預案,并緊急部署應對霧霾天氣各項措施。 按照我市霧霾天氣應急機制,當環境空氣質量達到“重度污染”以上時,將由環保局會同氣象局確定霧霾天氣污染預警等級,報霧霾應急委批準后啟動預案。 根據目前的監測資料顯示,截至23日18時,武漢市空氣質量指數連續51小時超過200,為重度污染等級;連續32小時超過300,為最高級嚴重污染等級。 市霧霾天氣應急處置專項應急委員會稱,預計到今天16時,空氣質量指數仍然持續在200以上,達到三級響應級別(即武漢區域連續72小時空氣質量指數在201至300范圍內),我市將發布霧霾天氣橙色預警,啟動三級響應預案。 同時,不排除到今天10時,如果空氣質量指數仍然持續在300以上,根據《武漢市霧霾天氣應急處置預案》,達到二級響應級別(連續48小時空氣質量指數在301至500范圍內),我市將發布霧霾天氣橙色預警,啟動二級響應預案。 據悉,當達到三級響應級別時,一旦氣象條件具備,立即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發現重點工業污染源超標排污的,立即責令整改;督促未建成脫硫脫硝設施的大氣重點污染源企業減產10%;道路清掃、灑水抑塵頻次增加30%;督促房屋拆除做好降塵工作,停止建筑工地作業(重點市政工程和搶險、搶修工程除外)。 當達到二級響應級別時,在3級響應基礎上,對未建成脫硫脫硝設施的大氣重點污染源企業減產20%;停止所有建筑工地渣土運輸,停止所有房屋拆遷工程和建筑工地土石方與混凝土攪拌作業,倡議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停駛30%公務車等。 當達到一級響應級別時,在二級響應基礎上,對未建成脫硫脫硝設施的大氣重點污染源企業減產30%;道路清掃、灑水抑塵頻次增加100%;除公交車外所有機動車在全市范圍內單雙號限行。 鏈接 霧霾天氣預警級別分類 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的分級方法和危害程度劃分為三級: 一級(極重污染),即武漢區域連續24小時空氣質量指數(AQI)在500以上。 二級(嚴重污染),即武漢區域連續48小時空氣質量指數(AQI)在301至500(含500)范圍。 三級(重度污染),即武漢區域連續72小時空氣質量指數(AQI)在201至300(含300)范圍。 截至昨天下午6點15分,市氣象臺三次拉響霧霾預警。昨天空氣質量指數為六級,屬嚴重污染,為今年下半年最臟一天,也成為今年下半年來污染最重的一次霧霾天。 武漢連續兩天“嚴重污染” 預計明后有望達到“優良”等級 記者陳永權 通訊員楊雪晴 連續2天,武漢持續“嚴重污染”,天空如同蒙上一層灰,成為今年下半年來最強一次霧霾天。隨著冷空氣到來,預計明后天空氣質量明顯好轉,有望達到“優良”等級。 數據 PM2.5濃度超標3.5倍 市環境監測中心數據顯示,從前天起,我市PM2.5數值開始躥升,達到最高級——嚴重污染。昨天上午8點,全市9個空氣質量監測點數據“全線飄紅”,PM2.5濃度為274微克/立方米,超標健康標準2.7倍。 昨天下午4點鐘后下起小雨,但是截至晚20點,全市仍為嚴重污染,其中東湖高新監測站最近1小時PM2.5濃度為334微克/立方米,超標3.5倍,空氣質量指數為六級,屬嚴重污染,超過10月30日的空氣質量指數,為今年下半年最臟一天,也成為今年下半年來污染最重的一次霧霾天。 分析 北風攜污染物侵襲城市低空 市環境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解釋,我市空氣質量嚴重污染,主要是受到區域天氣系統影響。監測顯示,周邊城市空氣質量與武漢一致,石家莊、長沙、鄭州及省內部分城市空氣質量均處于污染狀況。 昨天,北方冷空氣南下,空氣盛行下沉氣流,在北風的驅動下,北方的污染顆粒物向我市輸送過程中,遇到南方水汽頑強“抵抗”,兩者相遇后,被“壓”在低空難以擴散,形成霧霾天。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昨天我市空氣濕度高達90%以上,近地面汽車尾氣、工地煙塵等大量的污染物遇到霧滴,就被包裹成無數個凝結核,懸浮在空氣,加劇空氣污染。 根據目前氣象擴散條件和污染物濃度變化趨勢,預計今天白天我市空氣質量仍持續污染。只是在細雨的沖刷下,成為“輕度污染”。隨著今晚4級北風到來驅散霧霾,江城空氣有望恢復到優良等級。不過隨著下周天氣持續晴好無雨,霧霾天可能卷土重來。 |
相關閱讀:
- [ 11-23]中國多地迎霧霾局地重度污染 霾黃色預警發布
- [ 11-15]上海再“陷”重度污染 政府啟動應急減排
- [ 11-09]南京空氣三天三級跳至重度污染 橙色預警嚴查揚塵排污
- [ 11-07]上海遭遇空氣重度污染
- [ 11-02]北京空氣接連重度污染 外地司機:這究竟到哪兒了
- [ 11-02]京城被“霾沒”三日 空氣質量維持重度污染水平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