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強調盡快開展下一階段伊核問題談判
2013-11-25 07:16?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制圖 劉慧 經過4天多的緊張談判,伊朗核問題六國24日凌晨在日內瓦與伊朗達成一份階段性協議。在未來6個月時間內,伊朗將暫停部分鈾濃縮活動以換取減輕部分制裁。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當天在日內瓦表示,這份協議的達成標志著通過外交手段解決伊核問題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伊朗6個月內暫停部分鈾濃縮活動,換取約70億美元收入 新一輪伊核問題日內瓦對話會始于20日,這次會談是伊朗總統魯哈尼6月當選以來進行的第三次談判。原定22日結束的對話會在“加時”一天多后,到24日凌晨才達成協議。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24日在代表各方發表的聯合聲明中說,這項協議“提供了長期、全面解決伊核問題的路徑”。各方同意作為伊核問題全面解決過程的第一步,在6個月內采取“初步的互讓措施”。 美國國務卿克里24日在日內瓦舉行的記者會上指出,在接下來6個月時間內,伊朗同意暫停部分濃縮鈾活動,美國等將放松對伊朗的制裁。但克里同時指出,對伊朗放松制裁的方式將是“有限和可逆轉的”,對伊朗石油禁運和金融制裁等絕大部分措施在6個月內仍將繼續。白宮發布消息稱,六國減輕制裁將使伊朗增加約70億美元的收入。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對達成協議表示高興,稱目前取得的進展為將來的措施奠定了基礎。伊朗總統魯哈尼說,協議的達成反映了世界已經認識到伊朗的核權利,并將促使針對伊朗的制裁被解除。 巴基斯坦伊斯蘭堡戰略研究所主任菲扎爾·拉赫曼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伊核問題之所以能達成協議,一是伊朗總統魯哈尼注重務實的外交政策發揮了作用;二是曠日持久的艱難談判使伊朗認識到,必須做出一些妥協,否則長期困擾伊朗的制裁將無法緩解。此外,美國也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只有先努力解決好伊朗問題,才能有精力實施在中東地區的其他戰略和考慮阿富汗撤軍等問題。 中方勸和促談發揮作用,強調盡快開展下一階段談判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24日在日內瓦表示,中方對各方在談判期間顯示出的靈活和務實態度表示贊賞。這份協議,有利于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有利于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有利于各方同伊朗開展正常交往,也有利于伊朗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 王毅強調,協議內容兼顧了各方關切,下面的關鍵就是要將其落到實處。首先是盡快落實好初始階段的各項措施,各方均應履行好各自在協議中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同時應盡快開展下一階段談判,保持談判勢頭,從而能夠最終、徹底地解決伊核問題。 王毅指出,這次談判的事實證明,只要各方堅持對話,保持耐心,釋放善意,就一定能夠找到妥善的解決辦法。 王毅表示,中方作為伊核問題對話會的重要成員,始終高舉勸和促談的旗幟,與各方保持密切溝通,為達成這項協議發揮了我們的作用,承擔了我們的責任。這項協議的執行只是解決伊核問題的開始,今后還會遇到新問題、新挑戰。中國方面將堅持政治解決的大方向,繼續與各方一起,為伊核問題的最終解決繼續作出我們的努力。 今后6個月的談判“不會是一件簡單的事”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協議達成后發表講話說,六國當天與伊朗達成的協議向全面解決伊朗核問題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這是近10年來伊朗核項目首次得到遏制。奧巴馬同時承認伊朗擁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但他認為,今后6個月的談判“不會是一件簡單的事”,將會面臨“巨大挑戰”。他稱自己有“巨大的責任”和平解決與伊朗的爭端,而不是“匆忙挑起沖突”。 英國外交大臣黑格發表講話指出,伊朗核問題協議的達成,“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黑格同時強調,落實協議可能仍會存在困難。 英國國王學院伊朗問題專家鮑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協議的簽署,標志著多年來困擾國際社會的伊朗核問題終于有了重大突破,今后的關鍵在于如何把條款付諸到切實的行動當中,而這個過程可能存在變數。 法國總統府24日發表公報稱,奧朗德總統祝賀日內瓦談判就伊核問題達成協議,認為協議是向解決伊核問題邁出“重要的一步”,體現了法國提出的暫停生產一定純度的濃縮鈾、不使用新的離心機和加強國際監督等要求,開啟了走向停止伊核計劃軍事化和與伊關系正常化的階段,法國將繼續全力尋求達成最后協議。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對中東及中東以外人民而言,談判各方取得的進展有可能是一個歷史性協議的起點。潘基文要求各國政府竭盡全力,擴大該協議的范圍。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24日在內閣會上抨擊新達成的伊核問題協議。他說:“在日內瓦達成的不是一個歷史性協議,而是一個歷史性錯誤。”他認為,該協議將威脅包括以色列在內多國的安全,伊朗致力于毀滅以色列,以色列不會允許伊朗擁有軍事核能力。以色列時評人士沙洛夫認為,該協議使以色列面臨更加孤立的局面。以色列在這一問題上像孩子般的撒氣并不明智,如果以色列執意反對這個協議,甚至采取軍事手段來保護自己,最后會發現,它將陷入一片之前人們都祈求它不要走入的沼澤地。 (本報布魯塞爾、華盛頓、伊斯蘭堡、倫敦、聯合國、巴黎、開羅11月24日電記者劉歌、李博雅、楊迅、黃培昭、吳云、王芳、張夢旭) 點評 李紹先(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對此次伊核問題達成的協議以及未來的落實情況,我持比較樂觀的態度。美國和伊朗雙方互有所需,所以才能達成這樣一個協議。伊朗是為了擺脫經濟困難以及被孤立的現狀,美國則無暇在中東地區投入更多精力,需要一個協議來限制伊朗繼續發展核技術。 但是,在協議落實過程中也會有一些困難,這在一些細節中已有所體現。在協議細節還沒有對外公布前,美國和伊朗已開始各自表態。美國方面表示將不會完全解除對伊朗的制裁,也不會承認伊朗鈾濃縮的權利;伊朗方面則表示,伊朗守住了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可以看出,美伊雙方對協議有不同的解讀,也從側面說明各自國內均有反對力量存在。 從長遠來看,伊核問題能不能最終得到解決,關鍵還是要看美國和伊朗之間的關系能否有實質性突破。此次達成的協議只是初步協議,根據具體落實情況,未來將過渡到最終協議。 中國在此次伊核談判中發揮了獨特的建設性作用,這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首先,中國在伊核問題上始終堅持勸和促談,10年來一直堅持不懈地為此努力,促使伊核問題能夠在和平的框架下通過談判來解決。其次,中國具有獨特的國際地位,與伊核問題談判各方均保持著良好的關系,遇到問題時能夠及時與各方溝通,充當了協調人的作用,每當伊核問題談判陷入僵局時,各方都會主動與中國進行溝通。最后,中國人的思維技巧以及外交哲學,往往能夠將伊核問題談判拉回到和平的軌道,避免談判破裂。 (本報記者莽九晨采訪整理) |
相關閱讀:
- [ 11-25]限制伊核協議是一次“誠意測試”
- [ 11-24]伊核問題達協議各方紛抒立場 以色列“唱反調”
- [ 11-24]日內瓦伊核問題對話會各方發表聯合聲明
- [ 11-24]俄外長:伊核協議對所有人都是贏局 可相信伊朗
- [ 11-24]王毅會見俄羅斯外長:力促伊核問題對話達成協議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