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嵩繪 核心閱讀 江西弋陽雙匯冷鮮肉店被砸事件曝光后,引起各方關注。11月4日,弋陽縣宣布廢止相關限制文件,終止縣內貿辦主任科員葉金華對縣生豬屠宰場的承包經營權,縣紀委對其立案調查。 公務員為何能承包經營?縣里為何要出臺與國家規定不符的文件?面對市場競爭,政府究竟如何作為? 11月13日晨,一場夜雨后的弋陽縣城,籠罩在濕漉漉的霧氣里。以江橋為界,近14萬人口的縣城分為新老兩塊。陳文云的雙匯冷鮮肉店就位于老城區的廣場路。 退伍軍人陳文云今年24歲,他的雙匯冷鮮肉店今年9月25日開業。10月3日凌晨5點,店面遭到當地豬肉批發戶陳禮林、時獻忠等人的打砸,店員方有明遭到毆打。沖突中,方有明持刀刺傷陳禮林和時獻忠。事后,陳禮林、時獻忠、方有明等4人被拘留。 時隔一個多月,提起店被打砸,陳文云還是很激動。在他看來,打砸事件并非偶然發生。 開業9天,送貨車被攔5次,有關部門6查小店—— 店主的遭遇是否偶然? 陳文云說,自店面開張,9天之內,雙匯的送貨車被攔了5次,分別發生在9月26日、27日、28日和10月2日、3日。帶頭攔車的正是陳禮林和時獻忠。 與此同時,縣內貿辦、動物檢驗檢疫、工商、藥監、公安等部門前來檢查過6次。陳文云說:“6次執法檢查都是葉金華帶著來的。感覺不是來執法的,而是故意找事兒。” 陳文云回憶,9月中旬,店里還在裝修,縣內貿辦主任科員葉金華就找過來,要求他向縣里備案。按照規定,陳文云已經辦理開店必須的手續,包括稅務登記證、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等。為了能順利開店,他還是把一份報告交到縣內貿辦。 這之后,9月28日到10月2日,葉金華每天都帶著聯合執法隊到店里檢查,每次都提出新要求,比如提供食品流通許可證、臺賬要登記每個顧客的詳細信息等。然而,工商部門告訴陳文云,食品流通許可證主要針對包裝食品,出售肉類無需辦理。 每次送貨車被攔,陳文云都報了警,一共5次。“剛開始警察管,145號文件出來后,警察說不能認定我的店是合法的,就沒有對攔車的人采取措施。”陳文云說,攔車的屠宰戶手里也有145號文件,他們主動向警察出示了這份文件。 “145號文件”有些規定“語言措辭不當,引起誤會”—— 弋陽的解釋是否牽強? 葉金華要求陳文云提供“食品流通許可證”的依據,也是弋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的“145號文件”。 記者輾轉拿到這份印發于9月26日的弋府辦字【2013】145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縣豬肉類產品市場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稱,要“實行外埠冷鮮豬肉白條肉等豬肉類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凡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冷鮮肉進入我縣區域銷售,經營者應向縣內貿辦備案,并提供冷鮮肉生產企業的屠宰許可證、食品流通許可證、動物防疫許可證、肉品檢驗合格證等相關證照復印件和區域銷售協議,以及國家認證的安全無公害肉品的認證文件”。 這份文件在陳文云的雙匯店開業的第二天印發。9月28日凌晨,葉金華持文件對該店進行了檢查。 “既然是縣里新出的文件,為什么只單單檢查我這一個店呢?”陳文云想不明白。周邊商戶也證實,幾次檢查,聯合執法隊都是直接到雙匯店,并沒有檢查對面農貿市場的豬肉批發戶。 而知情人透露,145號文件的起草者正是葉金華。 弋陽縣內貿辦主任胡長劍告訴記者,這份文件確實是內貿辦起草的,當時考慮到中秋、國慶節即將來臨,為的是確保節日肉類市場食品安全。不過,今年中秋節是9月19日,文件出臺時,中秋節已經過去。 記者問胡長劍:“這份文件出臺之前,依據什么管理?” 胡長劍:“國務院2008年的《生豬屠宰管理條例》。” 記者:“那這5年間,市場上出過什么問題嗎?” 胡長劍:“沒有。” 記者:“為什么今年要專門出臺這樣一個文件呢?” 胡長劍:“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吧。” 記者:“國務院《生豬屠宰管理條例》明確指出,不得限制外地生豬產品進入本地市場。為何時隔5年之后,要突然出臺一份與國家規定不符的文件呢?” 胡長劍:“145號文件有些規定,確實與國家規定相違背,主要是我們學習不夠吧。” 弋陽縣政府的一位領導稱,145號文件有些規定只是“語言措辭不當,引起誤會”。 中國政法大學行政法研究所所長張樹義指出,145號文件出臺的過程涉嫌違背相關程序。“程序本身就是為了避免輕率出臺文件,不能一個部門,甚至是一個人想出什么文件就出什么文件,這違背了立法精神,涉嫌利用政府職權謀取私利、打擊報復。” 縣內貿辦主任科員承包生豬屠宰場—— |
相關閱讀:
- [ 10-28]一烤肉店用布什做廣告牌 違反廣告法被叫停
- [ 10-27]福清一烤肉店用布什做廣告 違反廣告法被叫停
- [ 09-13]烤肉店老板持刀打壓同行:腳踢貨物 掌摑店小二
- [ 12-14]泉州一肉店開業后連遭潑糞 疑因價格低同行嫉恨
- [ 03-13]加拿大華裔肉店光天化日遭搶錢 民眾聯手捉賊(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