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阿波羅17號”航天員駕駛月球車。資料圖片 圖為阿姆斯特朗與他留在月球的腳印。 晨報訊(記者韓娜)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昨日表示,截至目前,不包括嫦娥三號,世界上共進行了129次月球探測活動,其中,美國59次,前蘇聯64次,日本和中國各2次,歐空局和印度各1次。以上共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敗63次,成功率僅有51%。 嫦娥三號任務肩負我國首次軟著陸月球和月面巡視勘察的重擔。目前,全球僅有美國、前蘇聯成功實施了13次無人月球表面軟著陸;只有美國實現了載人登月,前蘇聯開展了2次月面無人巡視探測任務。 世界上自1976年探月工程告一段落以后,沒有國家再到月球上進行落月探測。我國的嫦娥三號將是多年之后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落月探測。 中國探月工程大事記 1998年 原國防科工委正式開始規劃論證月球探測工程,并開展先期科技攻關。 2004年 1月,繞月探測工程立項;2月,繞月探測工程命名為“嫦娥工程”。 2007年 10月24日,嫦娥一號發射成功;11月7日,嫦娥一號衛星準確進入月球軌道;11月26日,來自嫦娥一號的一段語音和《歌唱祖國》歌曲從月球軌道傳回,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第一幅月面圖像通過新華社傳到了世界各地。 2008年 1月31日,原國防科工委正式發布首幅由嫦娥一號衛星拍攝的月球極區圖像;10月,國務院批準實施嫦娥二號任務;11月12日,由嫦娥一號拍攝數據制作完成的“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公布。這是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圖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 2009年 3月1日,嫦娥一號衛星受控撞月。 2010年 10月1日,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把嫦娥二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10月9日,嫦娥二號衛星成功進入軌道高度為100公里的圓形環月工作軌道;10月26日,嫦娥二號衛星成功降軌,進入遠地點100公里,近月點15公里的軌道,為在月球虹灣區拍攝圖像做好了準備;10月29日,嫦娥二號衛星圓滿完成對月球虹灣區成像任務。衛星通過實施升軌控制,近月點返回100公里;11月8日,國防科工局公布嫦娥二號月面虹灣局部影像圖。 2011年 4月1日,嫦娥二號半年設計壽命期滿,既定的六大工程目標和四大科學探測任務圓滿完成;2011年4月下旬至5月底,補拍月球南北兩極漏拍點和再次對嫦娥三號預選著陸區進行高清晰成像;8月25日,嫦娥二號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從月球軌道出發,受控準確進入日地拉格朗日L2點的環繞軌道。 2012年 2月6日,國防科工局發布嫦娥二號獲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圖;12月13日,嫦娥二號受控飛抵距地球約700萬公里遠深空,飛越探測圖塔蒂斯小行星。 目前 已成為我國首個人造太陽系小行星的嫦娥二號,與地球間距離突破6000萬公里,并繼續向更遠深空“長征”。 盤點 那些年登月的月球車 1970年11月17日,前蘇聯發射的“月球17號”探測器把世界上第一臺無人駕駛的月球車 “月球車1號”送上月球。此車約重1.8噸,在月面上行駛了10.5公里,考察了8萬平方米的月面。此后前蘇聯送上月球的“月球車2號”行駛了37公里,并向地球發回了88幅月面全景圖。 1971年7月31日,美國“阿波羅15”號宇航員戴維斯-R-斯科特和詹姆斯-B-歐文進行了人類首次月球車行駛,他們駕駛著4輪月球車,在崎嶇不平的月球表面上,越過隕石坑和礫石行駛了27.9公里,收集了77公斤月巖樣品。 以后的“阿波羅16號”、“阿波羅17號”攜帶的月球車,分別在月面上行駛了27公里和35公里,并利用月球車上的彩色攝像機和傳輸設備,向地球實時地發回宇航員在月面上活動的情景。 其他國家和組織探月大事記 1959年 前蘇聯的無人登月器“月球2號”成為第一個到達月球的人造物體。 1964年 美國的“徘徊者7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上成功硬著陸。 1969年7月20日 人類迎來了航天史上的重要一刻。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奧爾德林成功登上了月球,并留下了人類在外太空的第一個腳印。 1970年9月12日 前蘇聯發射“月球16號”探測器,它是第一個實現在月球上自動取樣并送回地球的探測器。 1970年11月10日 前蘇聯發射“月球17號”探測器,該探測器攜帶的第一輛無人駕駛月球車“月球車1號”第一次在月球表面行駛并進行科學探測,最終在月球上工作了11個月。 1969年到1972年期間 美國實施了6次技術更復雜的探月活動,其中除“阿波羅13號”飛船未能按計劃登月外,其余幾次均獲成功。共有12名宇航員登上月球,并給地面帶回440公斤的月巖樣品,獲得了大量月球照片、月球表面的科學數據和環月球軌道試驗數據等,使研究人員對月球的認識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為美國日后的月球探測奠定了基礎。 1989年10月18日 美國發射“伽利略”號探測器,該探測器1992年11月對月球進行了多波段成像,獲取的數據被廣泛用于月球影像成圖和月球物質成分研究。 1990年1月24日 日本發射了“飛天”月球探測器,成為第三個探月的國家。“飛天”號接近月球后與地面失去聯系,未獲得探測成果。 2003年9月27日 歐空局第一個月球探測器“SMART-1”順利升空,采用太陽能離子發動機,成功完成預期月球探測任務,并于2006年9月撞月。 2007年9月14日 日本發射了首枚探月衛星“月亮女神”。2009年6月,“月亮女神”受控撞月,結束為期2年左右的探測任務。 2008年10月 印度“月船1號”繞月衛星發射成功,對月球進行了全球成像,并進行了礦物和化學測繪。2009年8月,“月船1號”在軌工作312天后,與地面失去聯系。 2009年6月 美國發射“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和“月球隕坑觀測與遙感衛星”,10月9日“月球隕坑觀測與遙感衛星”成功撞擊月球,發現了水。 2013年9月 美國發射月球大氣塵埃環境探測器,進行環月探測。 韓娜/資料整理 |
相關閱讀:
- [ 11-25]探月衛星影像圖顯示:嫦娥三號落月區較平坦
- [ 11-20]中國探月工程授權發行“中國第一探月寶璽”
- [ 09-06]日本科研團體公開探月車行走實驗
- [ 07-02]韓國探月計劃初現雛形
- [ 05-06]中國航天:探月之后還探啥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