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11月28日電 (蘇錦安 朱曉穎)28日,南通市公安局對外公布,該局經偵支隊近日聯合當地藥監部門破獲一起特大制售假藥案,抓獲3名犯罪嫌疑人,搗毀2個窩點,繳獲大量假藥成品、半成品、包裝材料等,重達1噸多,涉案金額超過千萬。目前,3名涉案男子因涉嫌生產、銷售假藥罪已被依法刑拘。 速效、長效、高效,無毒、無副作用、無依賴性……該犯罪團伙編造“國際協和精神疾病研究總院”醫生的身份,在自辦的網站上大肆宣稱這是治療精神疾病的特色藥品,為了蒙蔽患者繼續購藥,甚至還主動致電詢問用藥效果。 在線推薦“特色藥品”實為無批準文號的假藥 今年7月,南通市藥監局向公安機關移交了一條線索:南通地區兩名患者家屬通過快遞方式,購買了宣稱治療抑郁癥的兩種特色藥品。經藥監局工作人員網上查詢,兩種藥品均沒有國家藥監局批準文號,初步認定為假藥。 這些假藥究竟從何而來?背后隱藏著哪些秘密?南通市公安局經偵支隊隨即成立專案組展開偵查。據一名購藥者反映,自己通過宣傳廣告獲悉藥品信息,隨后撥打了廣告里留下的電話,與銷售人員取得了聯系。電話中,一名自稱是“國際協和精神疾病研究總院”的醫生,在簡單詢問患者病情后,推薦了廣告中宣傳的藥品,每個療程700多元。這名購藥者表示,首次購買時是貨到付款,此后便是先匯款至對方賬戶,之后藥品會寄送而至。 經過縝密偵查,偵查員掌握到,制售假藥團伙隱藏在湖北省荊州市,隨即趕往調查。 假藥及包裝材料重量超過1噸 警方發現,制售假藥團伙行動十分隱秘。負責取款的人員不停變換取款地點,前往倉庫取貨的人員每天下午4點多才會行動。為了摸清團伙行蹤,警方數次派員前往湖北調查,經過不懈努力,成功掌握了團伙情況。 今年11月17日,民警果斷出擊,將3名犯罪嫌疑人抓獲。在兩個存儲窩點,警方繳獲大量假藥成品、半成品、包裝材料等,重達1噸多,假藥品種涉及10多種。 經查,犯罪嫌疑人吳某、吳某某、陳某均是湖北天門人,其中兩人30多歲,一人50多歲。他們分工明確,吳某主要負責取款,吳某某和陳某主要負責從倉庫取貨,而后通過快遞將假藥發出。吳某等人交代,假藥半成品等系從他人處購進,制售的假藥多是針對難以治愈的疾病,如精神病、糖尿病等。假藥采用膠囊形式,因為制作工藝相對簡單。 據了解,吳某等人制售的假藥一個療程售價500元至800元不等,而成本僅有區區幾十元,屬于暴利。三人中,最早的從2006年開始便涉足假藥銷售。 為蒙蔽患者繼續購藥主動致電詢問效果 沒有批準文號的假藥,如何才能蒙蔽購藥者,團伙可謂花費了一番心思。 據辦案民警介紹,該犯罪團伙不僅自辦宣傳網站,還不停進行廣告宣傳。吳某和吳某某兩人,一個僅有小學文化,一個不過初中畢業,卻堂而皇之地變身“權威專家”。他們聲稱自己是“國際協和精神疾病研究總院”的醫生,接聽患者來電,進行用藥指導,有時甚至還主動致電詢問用藥效果,引誘患者繼續購藥。而他們所謂的專業知識,其實是事先從網上查閱資料所知,可謂現學現賣。 團伙所售的假藥中有哪些成分?辦案民警透露,目前初步掌握,一些假藥中含有西藥成分,使用劑量超過國家規定范圍。服藥者剛開始服藥時也許會感覺藥效明顯,但很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進而對身體造成傷害。(完) |
相關閱讀:
- [ 11-21]昆明破獲首例假藥案 造假“人血白蛋白”流入醫院
- [ 11-04]特大制售假藥案,還有多少未竟之問
- [ 11-04]特大制售假藥案,還有多少未竟之問
- [ 11-03]公安部破獲特大制售假藥案 查獲假藥1.6萬余瓶
- [ 11-02]公安部破獲特大制售假藥案 上千假狂犬疫苗已售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