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抱“玉兔”展開奔月之旅 中國探月工程邁出新步伐
2013-12-02 02:5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李艷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新華網西昌12月2日電(記者李宣良 李清華 王經國)擔負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任務的嫦娥三號,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展開奔月之旅。 由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組成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總重近3.8噸。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后,“玉兔”號將駛離著陸器進行為期約3個月的科學探測,著陸器則在著陸地點進行就位探測。 海拔1500米的西昌,有著“月亮城”之稱。火箭升空的那一刻,火箭噴出的烈焰在天幕上形成了一道明亮而美麗的光帶。 為滿足嫦娥三號入軌精度要求,中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進行了多項技術狀態改進,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這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86次飛行。 在夜幕中飛行約18分鐘后,火箭把嫦娥三號送入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約38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 嫦娥一號是經過約280小時的太空跋涉,才到達月球軌道的。“如今,嫦娥三號的旅程變短了。”探月工程領導小組高級顧問歐陽自遠院士說,在嫦娥二號任務中驗證成功的直接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技術,將使嫦娥三號奔月時間比嫦娥一號減少7天。 約112小時后,嫦娥三號將抵達38萬公里之外的月球附近。經過近月制動,將建立起距月球100公里的圓軌道,并于12月中旬擇機在月球虹灣地區實現軟著陸。 “這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最復雜、難度最大的任務。‘零窗口’發射成功后,嫦娥三號的考驗才剛剛開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說,嫦娥三號至少還需要邁過六道“坎”,包括月面軟著陸、兩器分離、月地間遙操作、月面生存、測控通信和地面試驗驗證。 僅就最為關鍵的“落月”這一環節來說,就面臨著三大挑戰:平穩著陸,適應月球表面崎嶇地形,抵御高溫達150攝氏度、低溫達零下180攝氏度的酷暑嚴寒。 “中國探月工程起步晚,但起點高;投入少,但效益高。”歐陽自遠說。2007年10月24日發射的嫦娥一號,實現了中國自主研制的衛星進入月球軌道并獲得第一張全月圖。2010年10月1日發射的嫦娥二號,創造了世界航天領域的多項第一,為嫦娥三號實現月球軟著陸積累了經驗。 吳偉仁表示,我國有望在2020年前實現月球無人采樣返回,從而完成無人探月工程“繞、落、回”三個探測階段,為下一步載人探月奠定基礎。 |
相關閱讀:
- [ 12-02]懷抱“玉兔”奔月宮——嫦娥三號發射現場即景
- [ 12-02]嫦娥三號飛天 海外媒體亮眼
- [ 12-02]嫦娥三號準確入軌 發射圓滿成功
- [ 12-02]嫦娥三號是中國發射的第一個地外軟著陸探測器和巡視器
- [ 12-02]嫦娥三號火箭點火時間為1時30分00秒34毫秒
- [ 12-02]嫦娥三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發射圓滿成功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