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穩妥推進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各項任務
2013-12-02 14:47? 彭 波?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 將完善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窮盡法律程序的依法不再重啟復查 □ 司法公開進一步深化,依托信息手段實現檢法法律文書上網 □ 建立、落實執法司法人員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健全冤假錯案責任追究機制,防止冤假錯案 □ 勞教制度廢止程序已經啟動,將按程序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 推進社區矯正立法工作,完善社區矯正配套制度 黨的十八大對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作出了戰略部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進一步明確了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基本要求,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具有重要意義。最近中央司改辦負責同志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圍繞《決定》關于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就公眾關心的司法改革舉措,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決定》提出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解決,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有何重要意義?主要內容是什么? 答:信訪工作作為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重要橋梁、傾聽群眾呼聲的重要窗口、體察群眾疾苦的重要途徑。近幾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社會矛盾以案件形式進入訴訟渠道,也出現了訴訟與信訪交織、法內處理與法外解決并存的狀況,導致少數群眾“信訪不信法”甚至“棄法轉訪”、“以訪壓法”等問題比較突出。司法本來是為了實現定分止爭、減少訴累的。但上述問題的存在,勢必導致國家難以形成權威的裁判機制、難以形成公認的判斷是非曲直的標準。這不僅損害司法權威和法律尊嚴,而且影響人民安居樂業和國家長治久安。 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都應該有相對統一的意志、相對公認的判斷是非曲直的標準。現在,各種社會矛盾,最終還是要在規范的、法律的軌道上解決。這既需要法律精神和法律思維的養成,也需要完善相關制度、機制。涉法涉訴信訪領域,是最便于依法律按程序處理問題的領域。所以,《決定》明確提出,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解決,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這樣做,既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也是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不僅有利于從制度機制上推動政法機關提高執法司法質量和水平,保證當事人合法訴求及時得到解決,而且有利于從制度機制上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更好地維護法律尊嚴、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涉法涉訴信訪改革的總體設想是:實行訴訟與信訪分離制度,把涉及民事、行政、刑事等訴訟權利救濟的信訪事項從普通信訪體制中分離出來,由政法機關依法處理。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導入司法程序機制,政法機關要及時審查涉法涉訴信訪事項,符合法律規定的,依法轉入相關法律程序辦理;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做好解釋說明工作。嚴格落實依法按程序辦理制度,對已經進入法律程序處理的涉法涉訴信訪問題,政法機關應依法按程序,在法定時限內公正辦結。完善涉法涉訴信訪事項依法終結制度,對已經窮盡法律程序,經中央或省級政法機關審核,認定涉法涉訴信訪人反映的問題已經得到公正處理,符合法律規定的,依法不再啟動復查程序。健全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對因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權,無法經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當事人生活困難的,按規定及時給予司法救助。 問:對推進涉法涉訴信訪改革有何考慮? 答:今年初,全國政法工作會議把涉法涉訴信訪改革確定為政法系統的重點改革之一,明確了試點先行的工作思路,分四批部署全國政法機關逐步開展試點工作,目前已經在全國推開。從這一段試點工作情況看,一些地方政法機關受理的各類案件總量在上升,但涉法涉訴信訪數量開始下降;群眾到黨政信訪部門反映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少了,依法律按程序到政法機關進行申訴的多了。這也增強了各級政法機關對涉法涉訴信訪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當然,這項改革要取得成功,讓群眾信任和接受新的處理辦法,既需要政法機關的艱苦努力,也需要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政法機關要通過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監督有力、規范有序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嚴格落實執法司法責任,做到及時審查、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該糾正錯誤裁決的依法及時糾正,該追究執法過錯責任的依法依紀嚴肅追究,該給予國家賠償的依法足額賠償,該給予司法救助的依法有效予以救助,努力讓當事人切實感受到只要依法律按程序,就能公正有效解決問題。同時,案件當事人,也要增強法治意識,理性對待糾紛,依法表達訴求,自覺接受政法機關依法律按程序作出的裁判,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司法、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圍。 問:《決定》要求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請問在實踐中有什么具體舉措落實司法公開? 答:“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深化司法公開,讓司法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有利于保障公眾對司法工作的知情權,增強有效監督,促進司法公正,提高司法能力,樹立司法公信,提高人民群眾對司法工作的滿意度。我國法律對司法公開作了原則規定,但由于缺乏相應的工作機制,在實踐中落實得不夠好。為此,需要從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層面,把司法公開推向深入。 根據統一部署,中央政法單位已經開展司法公開試點工作。最高人民法院著力推進審判公開,除法律規定不宜公開的以外,都公開審判。庭審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并入卷存檔。開設“中國裁判文書網”,逐步實現四級人民法院依法公開的生效裁判文書全部上網,增強裁判文書說理性。最高人民檢察院積極推進檢務公開,建立不立案、不逮捕、不起訴、不予提起抗訴決定書等檢察機關終結性法律文書公開制度,實現當事人通過網絡實時查詢舉報、控告、申訴的受理、流轉和辦案流程信息。公安部、司法部近年來在警務公開、獄務公開上也進行了積極探索。下一步,要進一步完善相關工作機制,創新公開方式,依托現代信息手段把司法公開落到實處,實現以公開促公正。 |
相關閱讀:
- [ 08-28]九成強奸案被告無罪釋放 印度司法體制受質疑
- [ 10-15]論十六大以來的司法體制機制改革
- [ 02-16]我國司法體制機制改革在攻堅克難中不斷深化
- [ 07-18]民工開胸,能破司法體制的膛嗎?
- [ 01-09]中國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已經顯現8大成效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