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生霞向記者出示欠條 閱讀提示 | 今年6月份,洛寧縣趙村鎮凡村的7名民工前往新疆打工,但一直到11月份工期即將結束的時候,包工頭卻以種種借口不給他們結算工錢,為了討回拖欠的工錢,7人艱難度日20余天,但仍未要回拖欠的工錢,以至于滯留在新疆烏魯木齊。12月2日凌晨4時許,在洛陽市救助管理站(以下簡稱“救助站”)的幫助下,7名農民工全部返回家鄉。昨日下午,大河報記者聯系到其中的5名農民工,聽他們講述了到新疆打工被困前后的故事。 新疆打工 他們遭遇討薪難 昨日下午3時許,在洛寧縣趙村鎮凡村段生霞家中,大河報記者見到了其中的5名農民工(許成長、曹海森、李耀彩、吳保朝、段生霞)。其中年齡最大的曹海森已經73歲,最小的許成長也已53歲。 據吳保朝介紹,他在2011年曾跟著一名叫付來金的包工頭干過活,今年6月份,就帶著同村的6個人到新疆再次找付來金打工。但到新疆后才發現,這次的包工頭不是付來金,而是付來金的弟弟付大威。“因為按之前講好了工錢結算,所以幾個人便留了下來。”吳保朝說。 73歲的曹海森老人告訴記者,在烏魯木齊高新區安寧渠村,7人先后給兩戶人家建了四層樓房。從6月到11月初,一共5個月的時間。然而,工期即將結束的時候,7個人卻遇到了討薪難。 為討薪 他們艱難度日20余天 故事1 | 打零工掙錢買面粉 菜市場撿菜葉 “從11月初,包工頭付大威‘消失’了,打電話也沒人接。”李耀彩說,眼瞅著面粉、油、鹽、醬、醋等生活用品都快用完了,負責做飯的工友張麥葉為了讓大家吃上飯,瞞著大家去外面干了一天的零活,到了下午的時候,張麥葉帶回來了一大袋面粉,給大家做了一頓面食。“后來才知道,她出去給別人栽樹去了,掙了100塊錢,我們這才能吃上飽飯。”李耀彩說。 “我們住處附近就有一個菜市場,沒辦法的時候就只能去菜市場撿一些小蘿卜和剝落下來的白菜葉子。”曹海森告訴記者,由于自己年紀大,撿菜葉子的時候菜農很少攆他,但年輕點的去了就會被趕出來。 故事2 | 7人全感冒 好心鄰居送來棉衣 “11月份的烏魯木齊最冷的時候有零下十幾攝氏度,已經下了四場雪了。”54歲的段生霞說,他們幾個都沒有帶厚衣服,基本上都是單衣或者是毛衣,因為怕冷白天都不敢出門,只能待在地下室里。由于地下室沒電,更沒有取暖設備,7個人全都感冒了,年紀最大的曹海森平時去藥店買藥,都只能挑最便宜的買。 “周圍鄰居看我們這么冷的天都沒有一件棉衣,就給我們送來了棉衣,當時真是感覺太溫暖了。”李耀彩告訴記者,在地下室艱難度過了近1個月的時間,除了為自己的工錢著急外,大家收獲最大的就是在一起相互扶持度過了這么長時間。雖然離家幾千公里,但好心人的幫助,讓他們感覺心里暖暖的。 |
相關閱讀:
- [ 11-29]大學生離職討薪未果 公司:未發工資當損失補償
- [ 11-19]農民工討薪造成交通堵塞 警察幫助討回百萬薪資
- [ 11-19]龍巖:四川民工爬上80多米高塔吊討薪
- [ 11-19]農民工討薪造成交通堵塞 警察幫助討回百萬薪資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