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3日說,中國支持推動亞洲地區經濟一體化。如果亞洲經濟合作能達到歐盟水平,任何軍事同盟都沒有必要存在。 劉振民在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大會期間回答提問時說:“軍事同盟在亞洲地區仍是一個客觀現實,一些域外大國和本地區國家仍然支持。但軍事同盟已經是一個古老的國際關系概念,與現在的新型國家關系不適應。” 他說,亞洲缺少各國支持的、包容性很強的安全機制。鑒于亞洲國家的多樣性,美俄和歐盟等對亞洲的興趣,亞洲的安全機制回避不了大國關系。現實可行的做法是從構建次區域安全機制做起,推動構建涵蓋全亞洲的安全機制。就現存的安全機制而言,應當加強東盟地區論壇的平臺作用,增信釋疑,減少分歧。 他表示,亞洲還處在一個從傳統安全概念到新的安全機制的過渡階段。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提出新的安全觀以來,希望大國之間構建新型大國關系,亞洲國家之間構建相互平等、相互支持、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 以中美關系為代表的新型大國關系是此次會議的議題之一。專家認為,美中兩國存在競爭,但更多的是合作。美國在亞太地區是一個很大的利益攸關方,而崛起的中國將讓各方受益,因此與中國互動、對話是極為重要的。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高級顧問邁克爾·希弗說,大國間應摒棄零和思維,確保主要大國不會做一些單邊決定損害地區利益,在重疊利益中實現良性互動。中美之間應充分利用現有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進行溝通交流。 澳大利亞外交部官員約翰·奎因指出,該地區除了中美關系,還有中印、中日、日韓等其他重要關系,這些都是不能忽視的。東亞峰會是一個將各方聚集到討論桌上的主要機制,不僅有助于加深政治互信,也有助于增進經濟金融一體化。 專家認為,亞太地區多個合作機制并存,在可預見的將來不會出現整合,區域制度安排應以東盟為主導。馬來西亞戰略與國際關系研究所主席哈桑表示,軍事同盟是一種消極的安全保障。真正的安全應當通過包含盡可能多的國家而共同實現。(記者王慧慧、張媛) |
相關閱讀:
- [12-02] 歐盟將對部分中國太陽能板征收雙反稅
- [12-02] 歐盟稱目前未討論針對烏克蘭可能實施制裁
- [12-03] 歐盟官員財產申報如何動真格
- [12-03] 烏克蘭總統:與歐盟簽署協議首先要維護本國利益
- [12-03] 發展可再生能源擬列入歐盟能源新綱要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