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12月4日報道,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12月2日發表文章,稱《華爾街日報》異乎尋常地指責中國“侵略”后,拜登訪問東京和北京。 美國《華爾街日報》“(亞洲)回顧與展望”專欄11月28日刊登的一篇題為《保護東中國海》的社論聲稱,美國B-52轟炸機飛經中國新設防空識別區的做法看起來產生了“預期效果,安撫了盟友并向北京表明中國的侵略將遭遇抵抗”。 這篇社論呼吁“與日本軍方聯合展開空中及海上巡邏”,以把“(美國承擔的)條約義務更加具體化,來幫助日本保衛這些(尖閣諸島/釣魚島)島嶼”。 文章接著稱,“如果北京挑戰這種巡邏,那就是對抗(美日)兩個國家———這是一道類似于在朝鮮半島駐扎美軍的安全防線”。 使用意味深長的“侵略”一詞來描述中國大陸(及臺灣)對尖閣諸島/釣魚島的聲索或中國的舉動(例如設立覆蓋這些島嶼的防空識別區)是“彌天大謊”式的宣傳。這種宣傳正在由《華爾街日報》傳播,這極其令人擔憂。應對此啟動調查,查清這是在為誰的利益服務。 在指責中國之后,文章接著提議通過軍事局勢進一步升級以及挑釁中國“對抗”日美軍隊來“加大賭注”。從這一提議來看,很難不讓人懷疑,這篇社論背后隱藏的是不是那些其職業或生意能從軍事對抗和升級的軍備競賽中受益的人。 我之前曾表示,美國針對東亞的政策制定事宜似乎已被交給了五角大樓。由于美日存在安保條約,因此在美國一方,處理尖閣諸島/釣魚島爭端已經成為國防部的特權。 在這場爭端中,國務院惹人注目地置身事外,而美國和日本軍方及安全機構抓住奧巴馬政府“轉向亞洲”戰略給予的授權,一直在以瘋狂的步伐擴大影響力。不可避免,當大批機構控制相關事務時,目標就是自我擴張以及維持現狀。 能把日本、中國和美國帶向另一個方向的思維在哪里?我們在哪里能看到長遠來看可能給東亞帶來穩定秩序及和平的提議?根據我所了解的情況,這種思維的兩個來源地之一是北京。 北京已推動了“新型大國關系”這一概念。這是一個在中美之間尋求平等、互相尊重和共存的框架。在這一框架中,雙方都不尋求支配另一方或觸犯另一方的“核心利益”。該理念與軍事同盟架構在根本上不相容,尤其是與美國在東亞的同盟體系不相容。(作者斯蒂芬 哈納) |
相關閱讀:
- [ 11-27]《華爾街之狼》曝劇照 小李半裸調情比基尼女郎
- [ 11-21]《華爾街日報》:數字化時代央視如何留住廣告客戶?
- [ 11-20]三中全會讓世界樂觀看中國
- [ 11-17]美國媒體:中國改革計劃雄心勃勃 滿足期待
- [ 11-17]外媒熱評三中全會決定:向正確方向前進一大步
- [ 11-16]美財長第一時間趕到北京了解中國改革動向
- [ 11-16]外媒關注中國放松獨生子女政策 稱計生政策風向標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