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學者》雜志網站12月2日發表了題為《中國在公海的自大》的署名文章,作者美國海軍軍事學院教授詹姆斯·霍姆斯在文章中稱,路透社記者戴維·拉格11月27日發表了一篇報道,詳細介紹了中國海軍如何開始在西太平洋公海執行任務。其特遣艦隊通過日本群島中間的海峽進出西太平洋。 文章稱,一種奇怪的必勝信念貫穿在持海上強國觀點的專家言論中。這些專家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已經取得了“突破”,其特遣艦隊“打破”和“分割”了第一島鏈,使其“不再存在”。特遣艦隊的活動讓東京和華盛頓注意到它們無法再“在第一島鏈內遏制中國”。1894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果已經被推翻。 不過,文章認為,關于中國海軍優勢的報道卻是嚴重夸大其詞。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官兵們證明了他們可以穿過商船和軍艦通常經過的海峽;他們可以在離海岸數百公里遠的地方短暫執行任務;他們取得了重大的成績,沒有遭遇對手。不過,這些只讓人感到無聊。這并不能等同于控制海上優勢。 文章認為,實際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所做的一切并未表明,如果美日聯盟決定封鎖這些海峽,它有能力迫使它們開放。 日本自衛隊已經擁有陸基反艦導彈,其射程和精度足以讓任何對手的日子不好過。一些分析人士在敦促日本自衛隊提高其導彈能力。這仍是日本相對于中國的一個重要優勢,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沒有給出明確應對辦法的一個方面。 不得不弄清楚的是,亞洲人地理意識是否會有礙于對中國在公海的行動作出客觀的評價。 觀察人士習慣于將中國特遣艦隊的巡航路線繪制為經宮古海峽和其他通道進入西太平洋,然后返回國內。日本繪制的中國海軍的巡航地圖顯示的路線看上去就像蔓延到西太平洋里的拉面;或者用一個更陰險的解釋,它們就像包圍和捆綁著日本群島的繩索。 文章稱,當作者還是下級軍官時,曾作為一個驅逐艦分隊的戰略策劃者參與策劃在波羅的海舉行的一次軍事演習。那很有趣。作者偶爾用彩色鉛筆標出敵軍和友軍的位置,然后將這些點連接起來,追蹤其行動。 事后再看這些地圖時,它的確看上去好像軍艦擠滿了戰區內的每寸水面。但這只是一種幻覺。英國歷史學家朱利安·科貝特告訴我們,不受控制的海洋是正常的,絕對的海上控制是虛幻的。沒有哪支海軍能夸口說擁有足夠多的艦艇、飛機和裝備能填滿一個有爭議的海域,并永遠能擊退敵人。 因此,沒有哪支海軍能在某種有意義的程度上“包圍”像日本那樣狹長和膨脹的群島。回想一下小學的數學課,航海圖上的一條路線包含無數個無窮小的點,一艘船在某個時刻只是路線上的一個點,迷失在廣闊的海洋中。即使這些路線有什么意義,它們也不過是構成了一個薄弱的防御圈。對任何國家來說,在這條線上的任意一個點集中優勢部隊發起進攻是輕而易舉的事。 當問及中國在印度洋設立海軍基地的計劃時,一些印度人喜歡開玩笑說,一串珍珠做成了一把無效的殺人武器。這個玩笑中蘊含著戰略智慧。日本評論員們應該記住這個玩笑——平靜看待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取得的相當適度的成就。 |
相關閱讀:
- [12-04] 日本《外交學者》:中國海軍優勢被夸大
- [12-04] 日本《外交學者》:中國海軍優勢被夸大
- [12-04] 日本《外交學者》:中國海軍優勢被夸大
- [12-04] 日本《外交學者》:中國海軍優勢被夸大
- [12-04] 日本《外交學者》:中國海軍優勢被夸大
- [12-04] 日本《外交學者》:中國海軍優勢被夸大
- [12-04] 日本《外交學者》:中國海軍優勢被夸大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