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單位什么活都不用干,工資還照拿不誤,這樣的“好事”,相信很多人都羨慕。杭州一位鐘先生卻不這樣認為,甚至他還將用人單位告上了法院。 本網曾對此事進行過報道,當時這個案件是在杭州上城區人民法院開庭,最終法院駁回了原告鐘先生的請求。鐘先生并沒有放棄,選擇了繼續上訴,今天,該案在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進行二審開庭。 前情回顧:8年時間被“吃空餉” 每月工資進賬7000多 2000年,鐘先生調入浙江省水利廳下屬事業單位浙江省水利信息管理中心,一開始從事計算機信息技術專業工作,每天需要對單位系統開發、維護、培訓等內容。 到了2005年后,情況突然有了“急轉直下”的變化,鐘先生說,當時信息管理中心成立一個名為“浙江大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企業,把他每天做的工作任務交給了這家公司做。同時,鐘先生也沒有接到新的工作任務,長期處于“吃空餉”的狀態。 在案件一審過程中,鐘先生還反映那段時間他的單位內網賬號密碼無緣無故“失效”,進出文印室的門禁卡也失靈了,這一切都讓他感到受到了不公正待遇。 去年,單位的一個舉動讓鐘先生覺得更加“寒心”,在向他發送聘用合同時,單位給出了其一年度的工作考核意見為“考核等次為不合格”,雖然經過理論,最終該意見被修改為“基本合格”,鐘先生任然認為這是單位故意找借口想要解聘他。 從2005年3月開始到2013年3月,在長達8年的時間里,鐘先生始終處于無所事事的狀態,然而,他的工資卡里還會每月打進7500月左右的工資,這讓他覺得自己是在“吃空餉”。 原因猜想:打“小報告”后讓上司“挨批” 究竟是什么事情,讓鐘先生突然從有工作到被“吃空餉”,2005年前后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 在今天的庭審過程中,鐘先生回憶了可能導致他被“吃空餉”的原因。 以下內容為鐘先生在法庭上的陳述。 2000年,因為水利廳信息技術發展需要,鐘先生作為專業技術人才調入水利廳,在其下屬事業單位浙江省水利信息管理中心工作。 2001年,該中心搞了一個規劃,要10億元人民幣,在規劃項目的研討會上,鐘作為專業技術人員,直率地提出了規劃中可能存在“假、大、空”的現象。 鐘先生稱,本來就是一個內部討論會,大家暢所欲言,而他的本意也是讓這個項目可以更完善更好,但他發現會議結束后,某些領導可能不大高興。 2002年,浙江大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鐘先生說,這個公司的成立是為了“消化”那個10億元的項目。 2003年,鐘先生在單位電梯里遇到原水利廳的一位領導,就“直率”地將省水利信息管理中心開辦公司的事向領導作了匯報。 隨后召開的一次內部會議上,那位廳領導就追問水利信息管理中心開辦公司的事,鐘先生稱,當時這位廳領導的問話,讓他們中心領導“面紅耳赤”。 鐘先生認為,可能就是因為這件事,導致了中心領導最終給他“穿小鞋”,把他“架空”。 單位稱不會“打擊報復” 員工表示若復職不會計較“前嫌” 在今天的庭審過程中,被上訴人方除了一位代理人外,還來了一位自稱是浙江省水利信息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 問起8年來是否鐘先生長期處于“吃空餉”狀態,該工作人員表示“工作還是有的”,記者追問每天他都干些什么工作時,對方表示“8年前的事他不是很清楚,自己才剛進單位2、3年。” 面對鐘先生在庭上提出讓他被“吃空餉”是對他的“打擊報復”,這位工作人員直言不會如此,“不能、不敢也不會。”這位工作人員表示,如果鐘先生真的遇到了打擊報復,他也會幫他解決。 另外,被上訴人的代理人依然堅持一審過程中的觀點,這是單位內部的一起爭議性事件,屬于管理范疇,不屬于人事爭議范疇,所以法院應當駁回上訴人的訴請。 庭后,雙方表示愿意協商解決,法庭也宣布先協商,如果雙方協商不成,將擇期宣判。 鐘先生在接受記者時表示,打這場官司,首先不是為了錢的問題,雖然很多人認為不用工作還能拿錢很“爽”,但他不這么認為,自己有雙手可以通過勞動來爭取價值,自己的勞動權利他要全力去爭取;另外,鐘先生認為他自己是一個直率的人,有時候很容易得罪人,但為這個事導致這種不公正的待遇,他也要爭取到底。 其實,在本網發表第一篇稿件后,就有網友表示,和單位打了這么一場官司,如果最后判其回到原崗位工作,和領導、同事之間會不會尷尬? 鐘先生反應很快,稱自己完全不會計較這些,“我是搞技術工作的,面對的是工程,只要把工程做好了,其他的我不會去多想和考慮。”(記者 施宇翔 通訊員 鐘法) |
相關閱讀:
- [ 12-03]河北黃驊吃空餉調查:相關離崗干部大都賦閑在家
- [ 12-02]“提前離崗”是另一種“吃空餉”
- [ 11-28]“吃空餉告單位”讓覺悟虛驚一場
- [ 11-27]男子在編上班無事可做 不甘“吃空餉”起訴單位
- [ 11-27]男子在編上班無事可做 不甘“吃空餉”起訴單位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