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12月6日電 (金融頻道黃艷艷)今年以來“瘋狂生長”的比特幣被狠狠澆了一盆冷水。12月5日下午,央行等五部委聯合發通知防范比特幣風險,消息發布后一個小時內比特幣價格跌幅達35%。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表示,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缺乏政府信用作擔保,沒有發展前景,且虛擬貨幣存在泡沫問題只是還未爆發,放任發展下去的結果就是大家都被“炒死”。業內人士則表示,通知并未說比特幣不合法以及要取消,實施監管是為進行規范以及防洗錢和防止虛擬貨幣沖擊貨幣體系。 五部委:比特幣是虛擬商品 不能作流通貨幣 據央行網站12月5日15時45分消息,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日前聯合印發了《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通知》明確了比特幣的性質,認為比特幣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并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對中新網金融頻道表示,比特幣缺乏政府信用作擔保,因此它并不是貨幣。一旦出問題政府不承擔責任,風險非常大。他表示,中國人都希望一夜暴富,但這樣發展下去的結果就是大家都被“炒死”,沒有別的結果。 而來自比特幣中國等交易平臺也紛紛進行風險提示。比特幣中國網站上提示,“比特幣的交易有極高的風險,它沒有像中國股市那樣的漲跌停限制,同時交易是24小時開放的。比特幣由于籌碼較少,價格易受到莊家控制,有可能出現一天價格漲幾倍的情況,同時也可能出現一天內價格跌去一半的情況!入市須謹慎,一定注意控制好風險!” 比特幣價格應聲下跌 1個小時跌幅高達35% 央行《通知》發布后一個小時內,境內交易平臺比特幣中國網站顯示,人民幣計價比特幣價格由6970元跌至4520元左右,跌幅達35%。以美元計價的比特幣交易平臺Mt.Gox數據顯示,相同時間內,1比特幣價格由1225美元跌至1030美元附近,跌幅約16%。 而早在今年一月份時Mt.Gox比特幣美元報價僅13美元,而到12月報價已經高達1242美元,漲幅高達95.54倍,接近百倍大關。 比特幣行情的持續火爆,全球涌現出了大量“山寨”比特幣的電子虛擬貨幣。據證券時報報道,不完全統計,世界各地已存在五六十種電子虛擬貨幣,如萊特幣、質數幣、名幣等。11月份以來,隨著比特幣價格的飆漲,大量“山寨”比特幣的電子虛擬貨幣,走勢行情同樣精彩。 不過中國央行發布通知后,萊特幣等相關虛擬貨幣價格大多出現跳水現象。 業內人士:央行監管為規范 防洗錢和沖擊貨幣體系 但《通知》同時也表示,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互聯網上的商品買賣行為,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 一位參與比特幣交易的資深業內人士認為,政府監管并沒說取消而是規范。此次發文目的有兩層含義:一是擔憂虛擬貨幣沖擊人民幣地位,所以不允許以它定價;第二層是防止通過它來洗錢。他認為,未來將有大量的錢,來中國回購比特幣。 《通知》要求,現階段,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以比特幣為產品或服務定價,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買賣比特幣,不得承保與比特幣相關的保險業務或將比特幣納入保險責任范圍,不得直接或間接為客戶提供其他與比特幣相關的服務。 此外,需加強對比特幣互聯網站的管理,提供比特幣登記、交易等服務的互聯網站應切實履行反洗錢義務,對用戶身份進行識別,要求用戶使用實名注冊,登記姓名、身份證號碼等信息;依法對違法比特幣互聯網站予以關閉;中國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認真研判洗錢風險,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 專家:虛擬貨幣沒前景 泡沫問題只是還未爆發 僅僅一天之前,比特幣在被投資者瘋狂追逐的同時,也已在現實中被個別商家接受。據新京報報道,北京一家位于朝陽大悅城的餐館最近開啟了比特幣支付。該餐館稱,消費者在用餐結束時,把一定數量的比特幣轉賬到該店賬戶即可完成支付,整個過程類似于銀行轉賬。該餐館曾以0.13個比特幣結算了一筆650元的餐費。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對中新網金融頻道表示,比特幣的興起和互聯網經濟的繁榮有一定關系。 易憲容認為比特幣、萊特幣等虛擬貨幣沒有前景。其同意格林斯潘“比特幣是泡沫”的看法,他說,泡沫一旦破裂,將導致一系列的問題,目前只是還沒有爆發出來。(中新網金融頻道) |
相關閱讀:
- [12-06] 加強監管不等于否定比特幣
- [12-05] 央行等五部委發布《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
- [12-06] 央行禁止比特幣作貨幣流通 比特幣盜竊病毒現身
- [12-05] 央行:比特幣相關風險不會沖擊中國金融體系
- [12-05] 央行等五部委發文防范比特幣風險 比特幣暴跌17%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