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本書讀懂曼德拉:追憶“南非國父”的傳奇一生
2013-12-06 11:59? ?來源:新華 責任編輯:徐家傲 李艷 |
分享到:
|
【書籍信息】 作者: (南非)曼德拉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 曼德拉自傳 譯者: 譚振學 出版年: 2013-7 頁數: 704 定價: 78.00 ISBN: 9787549540433 【內容簡介】 曼德拉并非生而渴望自由,但當他逐漸認識到南非黑人和其他族群的不自由之后,他的一生從未停止過為自由而斗爭。他加入非國大,創建秘密武裝組織“民族之矛”,領導南非人民反抗白人專制,反抗種族隔離制度和種族歧視。在40多年史詩般的斗爭歷程中,即使是漫長的27年鐵窗生涯,他也從未片刻停止對自由、平等的追求,從未放棄過勝利的希望。在他的領導下,南非告別了種族隔離制度,消弭了種族間的差異;南非變成了全體南非人的南非,不分種族與膚色;南非人走向了自由和平等,獲得了民主與和平。 從無憂無慮的童年歲月,直到1994年當選為南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曼德拉在這部自傳中完整記載了他70多年的漫漫自由之路。這是一部有關斗爭、學習與成長的史詩。他的智慧與善良,超越種族的胸懷,超脫仇恨的寬容,以及永不屈服的勇敢之心,堪為人類的楷模。 【作者簡介】 納爾遜 曼德拉(Nelson Mandela,1918— ),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世界最著名的精神領袖和政治領袖之一,20世紀最傳奇的自由斗士,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前主席。1993年獲諾貝爾和平獎;2004年被選為“最偉大的南非人”;自2010年起,聯合國為表彰曼德拉對和平與自由作出的貢獻,將其生日7月18日定為“曼德拉國際日”。 他是打不倒的勇者,更是今天的傳奇。納爾遜 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蘭斯凱一個大酋長家庭,先后獲南非大學文學士和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律師資格,當過律師。曼德拉自幼性格剛強,崇敬民族英雄。他是家中長子而被指定為酋長繼承人。但他表示:“決不愿以酋長身份統治一個受壓迫的部族”,而要“以一個戰士的名義投身于民族解放事業”。他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經過40多年的奮斗,最終完成了廢除種族隔離,建立民主南非的壯舉。 勇者曼德拉語錄 勇敢的人并不是感覺不到畏懼的人,而是征服了畏懼的人。 冒大險的人常常需要承擔大的責任。 我很快認識到,我必須以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憑借血統開辟自己的道路。 盡管我是一個喜歡社交的人,但是我更喜歡孤獨,我希望自己左右自己的機會,自己做計劃、自己思考、自己謀劃。 任何婚姻破裂都是一種傷害,特別是對孩子。 自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我的人民任何一個人身上戴著枷鎖就等于所有人身上都戴著枷鎖,而我的人民身上都戴著枷鎖也就等于我的身上也戴著枷鎖。 人們不能對正義無所作為、無所表示、無所反應,不能不抗議壓迫,不能不為建設一個好的社會、好的生活而作出努力。 有許多黑暗的時刻,人道主義信仰一時經受了痛苦的考驗,但是,我將不會也不可能會向悲觀低頭。向悲觀低頭就意味著失敗和死亡。 對任何一個自由團體的鎮壓就是對所有自由團體的鎮壓。 我反復提醒大家,解放斗爭并不是一種反對任何一個團體或種族的戰斗,而是反對一種壓迫制度的斗爭。 人類的錯誤總是離不開戰爭,而且其代價通常是昂貴的。正是由于我們知道要發生這樣的悲劇,我們作出武裝斗爭的決定時才顯得那么慎重和無奈。 我按照甘地的模式看待非暴力。不能把非暴力看作是一種神圣不可違背的原則,而應當把它看作一種根據形勢需要而使用的戰略戰術。 當一個人被拒絕相信他所相信的生活權利的時候,他就沒有了別的選擇,只能成為一個違法者。 是法律讓我變成了一個罪犯,但是我的罪并不是因為我的所作所為,而是因為我的主張,因為我的思想,因為我的良心。 我決不會屈服,并且斗爭對我來說并沒有結束,而是以不同的形式剛剛開始。 在我過去的生活中,我已經把自己獻給了非洲人民的斗爭事業。我反抗了白人專制,我也反抗了黑人專制。我抱有民主和自由社會的理想,希望大家在這樣的社會里和睦地生活在一起,享有平等的機會。我希望為這個理想而生活,并努力把它變為現實。如果需要,我愿意為了這個理想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希望似乎是無限的,此時的我就像是經過長長的跋涉到達了終點。但事實上,這只是在更長更長的旅途中邁出的第一步,它將以我當時沒有想象到的方式繼續考驗我。 我已經發現了一個秘密,那就是,在登上一座大山之后,你會發現還有更多的山要去攀登。 【書籍信息】 作者: [南非] 納爾遜·曼德拉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作名: Conversation with Myself 譯者: 王旭 出版年: 2011-1 頁數: 395 定價: 68.00元 ISBN: 9787508626017 【內容簡介】 納爾遜 曼德拉是我們這個時代最令人鼓舞的偶像之一。在曼德拉的一生中,他用紙和筆記錄著自己的所思所想、大小事件、艱難險阻以及諸多成就。現在,他將這些私人檔案公之于世,讓我們有這次前所未有的機會了解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從曼德拉最黑暗的27年牢獄生活的信件,到《漫漫自由路》未出版的書稿,這本書將帶我們走入一個公眾人物的私人世界。這里有他在會議中的紀要,甚至涂鴉,有他在羅本島的牢房中記錄在臺歷上的踟躕的夢境;也有他在20年代60年代反對種族隔離制度時那段逃亡歲月的日記,還有他與朋友近70個小時的對話錄音。透過這一頁頁文字,曼德拉不再是偶像,也不是圣人,而是普通如你我…… 從他第一次萌動政治理想,到他在世界舞臺上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曼德拉在《與自己對話》一書中坦誠面對人生。閱讀本書亦是一次與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曼德拉相處的機會,一次聆聽他的心聲的機會。 美國總統巴拉克 奧巴馬推薦 “此時距離我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校園內首次涉足政治生活,參加撤資運動已經過去了二十幾年。如今,羅本島監獄已經變成了一座紀念碑,用來紀念為實現南非的和平過渡而作出犧牲的眾多志士。站在這間囚室內,我試圖回溯466/64號囚犯曼德拉在這里度過的那段歲月,那時他的斗爭是否能夠取得勝利還是個未知數。我也試圖把這位改變了歷史的傳奇人物想象為一名普通人,一名為改變社會作出巨大犧牲的普通人曼德拉。” —— 美國總統 巴拉克 奧巴馬 【書籍信息】 作者: 安東尼 桑普森 出版社: 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 2013-7 定價: 42.00 裝幀: 精裝 ISBN: 9787535466914 【內容簡介】 曼德拉是南非首位黑人總統,被尊稱為南非國父。他從一名囚犯到一個自由的人,從一位追求解放的斗士發展為推進和解的熱心人士,從一個政黨領袖到一位國家總統,致力于推進國家的民主進程和發展。他是南非乃至全世界范圍內追求公正、公平和尊嚴的化身,是我們這個時代最令人鼓舞的偶像之一。 1995年,作者得到曼德拉的授權,寫一本關于他的官方傳記,為了撰寫這部傳記,作者的足跡遍及每一個曼德拉曾到過的地方,希望通過他的講述和串聯最終為讀者出呈現一幅有關曼德拉傳奇一生的完整畫卷。作者尋訪了曼德拉小時候生長的地方——位于特蘭斯凱的“圣地”,還去了他在古努村的新居。走訪期間,作者采訪了大量曼德拉的老朋友、老同事;也與他以前的對手進行了交流:他們中有獄卒、有官員,也有不少是政治領袖——他還去拜訪了前總統博塔,前總統德 克勒克,前外交部長匹克 博塔。作者還有幸接觸到了曼德拉的采訪錄音,參閱了從未發表過的曼德拉獄中筆記,并見到了曼德拉的手稿原件、曼德拉的書信,以及一些迄今為止從未對外公布的外交情報,試圖透過外界對他充滿傳奇色彩的描繪和渲染,盡力再現和還原歷史,展現曼德拉這位藏在歷史背后的神秘人物波瀾壯闊的一生。 曼德拉總統本人還給予本書巨大的幫助:他于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不厭其煩地多次接受作者的采訪,還親自通讀了全文初稿。除了對某些史實和細節進行了修改之外,曼德拉謹遵承諾,對作者個人評論的部分沒有進行任何改動;同時,曼德拉生動的評論還令原稿增色不少。與如此重量級的歷史人物這樣近距離交流互動,使得本書具有無與倫比的真實性和收藏性,并成為一部里程碑式的巨著。 【作者簡介】 安東尼 桑普森,(1926年8月3日-2004年12月18日),南非記者、作家、學者,一直致力于南非問題研究。1951年從牛津大學畢業后,擔任南非黑人雜志《鼓》、英國《觀察家報》等雜志主編。正是在擔任《鼓》雜志主編期間,在索韋托結識了正在籌備抵制種族隔離的“藐視運動”的納爾遜 曼德拉。 1995年,安東尼 桑普森得到曼德拉授權,寫一本關于他的官方傳記,曼德拉還邀請作者去他位于約翰內斯堡的住所共進早餐。曼德拉對他說;“我們是多年的朋友,我信任你。”并就關鍵問題與作者進行討論,并授予作者特權查看相關信件和文件,盡量保證史實的準確性。使得本書成為曼德拉唯一授權的官方傳記。 安東尼 桑普森還撰有《鼓:非洲冒險記》、暢銷書《解剖英國》《七姐妹》《軍火集市》《黑與金》以及《公司人》等作品。 【書籍信息】 作者: 秦暉 出版社: 江蘇文藝出版社 副標題: 曼德拉傳 從南非看中國 新南非十九年 出版年: 2013-10 頁數: 710 定價: 78.00 裝幀: 平裝 叢書: 漢唐陽光人文圖書 ISBN: 9787539964461 【內容簡介】 “我們時代少有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者”秦暉從南非發現另一個中國,反思福利、暫住證、農民工工棚、非法強拆、新農村 本書由三部分構成:曼德拉傳、從南非看中國、新南非十九年。 曼德拉病危使全世界又一次把目光注意到南非——這個以往多災多難、如今多姿多彩、而未來前程無限的“彩虹之國”、“金磚”新秀。自從曼德拉領導南非人民廢除種族隔離、建立民主南非、實現種族和解以來,新南非已經走過了19年的難忘歷程。 新南非至今雖然只有19年,但此前四年曼德拉出獄后南非就已經開始新舊“過渡期”,1993年各種族各黨派終于達成最后協議即民主南非協商會議公約(CODESA),并通過了新憲法決定建立新南非,至今剛好20年了。而再往前回溯,30年前的1983年發生了非國大武裝斗爭期間最大的一次暴力行動“教堂街事件”;55年前的1958年非國大在加納第一次呼吁國際社會制裁南非。另一方面,今年也是1948年南非白人國民黨上臺開始全面實行系統性的種族隔離制度的65周年;1913年第一個種族隔離法《土著土地法》頒布的100周年;南非布爾人殖民者擊敗反抗的祖魯人的“血河之戰”175周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對南非的關注中,秦暉注意到發生南非“部族沖突”的黑人多是祖籍不同的“黑人家園”而在城打工的、南非當局所謂的“流動工人”,他們的“部族矛盾”表象下有著社會地位的微妙差異:科薩族勞工多是都市貧民區的安家戶,而祖魯族勞工則多是住集體宿舍、家屬留守“黑人家園”的單身勞工。由此他聯想到我們國家的類似現象,以及兩國類似現象的制度背景,這些背景與兩國經濟發展及高速增長時期之間的聯系。從而深入到民主化前南非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演變以及與我們的對照。 主要觀點: 曼德拉不是霍梅尼式的“圣人”或曹操式的“英雄”,更不是綠林式的梟雄,他是集道義與理智、勇氣與寬容于一身的圣雄式人物。圣雄不是完人,但他給南非帶來了希望。因此,無論基于價值判斷還是基于功效判斷,曼德拉投身“革命”如果說無須被“崇拜”的話,那么至少也是不該被詛咒的。 ——“曼德拉現象”的歷史意義 許多國家、包括印度與拉美的貧民主要特征就是貧困。而與此不同的是:南非的“進城黑人”與中國的“進城農民”除了貧困,更嚴重的問題是公民權利的缺失。他們不僅是窮人,而且是“賤人”。當然,印度民間的種姓制下也有“賤民”,但那里的“賤民”只受民間傳統的歧視,國家把這種歧視視為非法。而中國與南非的賤民受到的恰恰是來自國家的“合法”歧視。 ——從南非看中國 南非共大概可以說是當代世界最“自信”的共產黨之一——她的自信表現在不害怕在民主政治舞臺上與別人公平競爭,自信可以靠講理、靠做事,而不是靠“專政”,靠強權封別人的嘴來取勝。南非共從來不是“甘地主義”者,在別人武力鎮壓她時她會武力抗爭,不會任人宰割束手待斃。但她也不相信武裝奪權,早在武裝斗爭時期她就已經在自己的綱領中放棄了“專政”的說法,更不會用武裝去摧毀憲政民主。 ——新南非十九年 【作者簡介】 秦暉,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我們時代少有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民史與經濟史。主持了一系列鄉村調查,主編了《農民學叢書》首批六本。 【書籍信息】 作者: 理查德·斯坦格爾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譯者: 海青 / 楊佳 出版年: 2010-9 頁數: 250 定價: 25.00元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11809278 【內容簡介】 《關于生命愛與勇氣的15堂課 曼德拉的禮物》主要內容:他是曼德拉,非洲的華盛頓,微笑是他最大的武器。27年的牢獄生涯磨練了他,使他成為一個舉世無雙的智者;92歲的生命歷程中,他是一個懂得退讓的偉大領導者,一個克服了恐懼的勇者,一個用智慧創造和平的仁者。 他的智慧來之不易,但他的智慧可以學習。 《關于生命愛與勇氣的15堂課 曼德拉的禮物》作者理查德-斯坦格爾與曼德拉有近二十年的深厚感情,他將與曼德拉的無數次深入談話,濃縮成15堂最重要的生命課程,這也對是曼德拉畢生智慧與領悟的精妙總結,是這位偉大的老人,用自己的生命經歷,送給世人最好的禮物。 【作者簡介】 理查德 斯坦格爾(Richard Stengel)是《時代》雜志的執行總編。與曼德拉有近二十年的深厚感情,并與曼德拉合著了這位南非領袖的自傳《漫漫自由路》(Long Walk to Freedom),也是1996年獲奧斯卡提名獎的紀錄片《曼德拉》(Mandela)的制片人之一。 |
相關閱讀:
- [ 12-06]新加坡總理悼念曼德拉 贊其博愛與勇氣鼓舞人
- [ 12-06]曼德拉人生歷史符號:羅本島與“46664”(圖)
- [ 12-06]曼德拉因病逝世享年95歲 民眾悼念
- [ 12-06]曼德拉傳記電影展其跌宕一生 成南非最賣座電影
- [ 12-06]曼德拉:從“把牢底坐穿”的囚徒到南非國父
- [ 12-06]聯合國深切緬懷“時代巨人”曼德拉 潘基文痛悼
- [ 12-06]南非總統宣布曼德拉逝世 全國降半旗并將舉行國葬
- [ 12-06]各國政要哀悼曼德拉逝世 奧巴馬稱受其積極影響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