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媒評拜登訪華:區域齟齬讓位于中美大國關系
2013-12-06 12: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徐家傲 李艷 |
分享到:
|
12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美國副總統拜登舉行會談。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新網12月6日電境外華文媒體指出,防空識別區問題在拜登訪華時被高高舉起,到訪問結束時輕輕放下,驗證了中國外交策略的成功。實際上,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所發信號的接收方不只是日本,更重要的是美國,這是中國在同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系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地區信息。 防空識別區問題被高高舉起 輕輕放下 美國《僑報》指出,美國對“中國防空識別區”的態度與立場。這不僅是對美中“戰略伙伴關系”的一項測試也是對美日同盟、美中日三角關系狀態的一項測試。在拜登訪華期間,空識區問題更被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臺灣《聯合報》援引分析指出,拜登過去幾天只宣稱“不承認”而并未要求中方“撤銷”識別區,顯示美國已針對此事辟出轉圜空間。 香港《經濟日報》6日刊文指出,拜登對亞洲三國的訪問因為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的突然設立變了味道,從對華貿易及對日韓的安撫之旅變成了調停之旅。 香港《大公報》援引分析指出,在外界關注的中國防空識別區問題上,拜登并未得到中方絲毫讓步。安倍政府綁架美國施壓北京的做法再次失敗。 分析認為,從拜登訪華可以看出,奧巴馬政府已經意識到,東海領土之爭始終是一個燙手山芋,一味地靠向日本不符合美國利益。美國更關心的還有自身的對華貿易和朝鮮核問題,這一點從中國官方和白宮在公布拜登訪華成果的節奏和側重點就可以看出。拜登離開北京前,白宮還特意發表了通報,強調美中強化在氣候、能源以及食品安全等領域的經濟合作。 法國《歐洲時報》文章《拜登訪華:區域齟齬讓位“大國關系”》指出,此次拜登訪華的更大意義并不在于中日之間圍繞“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的站隊,而在屬于營造“大國關系”,強調美國在亞洲的存在感和利益最大化,為此,美國并不希望亞太地區出現打破均勢的狀況。 日本新華僑報網5日評論文章指出,通過對奧巴馬政權“戰略再平衡”和安倍政權“實現國家正常化”這兩項國家戰略的考察,不難發現,日本的“尷尬“并非緣于美國“捉摸不定”,而是兩國的國家戰略難以“兼容”。 澳洲網評論文章指出,目前東亞局勢緊張正源于各國“以強對強”,拜登再對北京興師問罪,刺激中國,豈不是火上澆油,讓區域沖突加劇?而這樣一個不穩定的區域,顯然無利于美國的全球利益。 美國《世界日報》社論指出,中美日三方博弈迄今,果如之前指出,北京建立防空識別區在給中國海空軍巡邏強化法制依據,遏制安倍得寸進尺,最終目的在說服美國,協助遏制安倍的冒進策略。如今看來,北京策略似乎泰半成功了。 分析稱美國實為中國劃設識別區信號接收者 美國《星島日報》社論稱,拜登抵達北京會晤習近平,心不在斡旋中日東海角力,而是在探聽中美關系虛實:中國人下一步還想做什么? 文章指,中國此次宣布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顯然經過深思熟慮,也對自己軍量力顯現自信。中國此舉其實焦點不只是釣魚島和東海中間線的油氣田,目標是走向海洋,突破第一島鏈的出海口,中國海軍要穿越日本以南 “宮古海峽”,識別區即反制日本在宮古島的軍事部署,是海空戰略的重大突破。 香港《南華早報》中文網指出,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劃設覆蓋釣魚島的“防空識別區”,肯定不是隨便推出的政策,而是其總體戰略構想的一部分,自有其目標、目的和理據。 先看看霍布斯的理論:每個國家都自覺受威脅;中國尤其如此。因此,中國的外交政策目標不是主導世界,而是加強國防。所以中國并不想推翻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安全和經濟架構,只是想在架構內做出一些調整。在此思維下,中國有時與其他大國合作,如應對伊朗和朝鮮核問題的時候。有時則選擇主動出擊,如設立防空識別區。 新加坡《聯合早報》文章指出,日本的防空識別區追根溯源是從美國手中繼承來的,而日美之間又存在軍事同盟關系,所以基本上可以認為日本的防空識別區事實上就是美國的防空識別區。從這個邏輯來說,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的舉動發出信號的真正接受方是美國,而不是日本。這是中國在同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系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地區信號。 美國《世界日報》5日社論指出,北京宣布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以來,美、日、韓都有非比尋常反應,日本態度尤其激烈。但美國對此的態度出現了急轉彎,這說明,美國處在日本和中國之間,須尋求最大利益,難免出現鐘擺效應;為安撫日本失落感,也為美國在東亞整體利益著想,美國必然還會出現另一波不利中國的逆轉,但一切皆以美國能否主導情勢為前提。 新加坡《聯合早報》6日文章指出,在迅速變化的中美日三邊關系中,美國正在陷入一個兩難境地,如何同中國打交道當然很重要,如何處理同日本的關系也變得日益微妙。 文章說,拜登的亞洲之行展示了中美日三邊關系的動態變化。自從中國宣布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以后,中日和中美之間的外交交鋒被廣泛分析,對于中美日三邊關系中的日美同盟卻似乎被默認為沒有懸念的一邊。事實上,圍繞這個問題首先是中美之間的博弈,其次就是日美之間的博弈,而中日之間的較量僅僅是上述兩組博弈的表面現象而已。 臺灣《聯合報》6日社論稱,美國基本上會挺日本,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是美國也不能完全站在日本這邊。國際政治是現實的。坦率地說,美國這番態度不是基于公義或國際法,很大一部分是顧忌大陸的反應。由此也可看出,目前美國亞太政策的重心是在美中關系,而美中關系的主調還是新型大國關系。 |
相關閱讀:
- [ 12-06]專家稱拜登亞洲行有“拉架”意味 但仍偏向日本
- [ 12-06]拜登離京前攜孫女泡茶館喝大紅袍 煤氣罐被搬出
- [ 12-06]外媒關注習近平與拜登會面超時 稱拜登表情黯淡
- [ 12-05]李克強會見拜登:推動中美更廣范圍更高水平合作
- [ 12-05]習近平會見拜登重申涉臺涉藏及識別區問題立場
- [ 12-04]美國副總統拜登抵達北京
- [ 12-01]美國副總統拜登將于12月4日至5日訪華
- [ 09-20]美副總統拜登稱中國發展符合美國和世界利益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