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強烈反對 美國與伊朗關系緩和仍存變數
2013-12-06 18:55? 徐方清?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責任編輯:劉瑋 李艷 |
分享到:
|
視頻:奧巴馬敦促伊朗履行六方協議 來源:CCTV新聞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歷經10年的伊朗核問題終于看到了解決的曙光,在以色列強烈反對核協議的背景下,美國和伊朗關系緩和依然變數仍存 文/王宇 本刊記者/徐方清 伊朗新總統魯哈尼迫不及待地在自己的Twitter上發布了一條消息,“伊朗和六國達成的初步協議,為核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的前景,”并將協議稱為伊朗外交的“重大勝利”。 自今年10月中旬以來,瑞士小城日內瓦已經舉行了三輪伊核問題對話會。聯合國五常理事國中的4國外長齊集在這里參與第二輪會談,無果而終。第三輪會談原本應該在11月22日結束,由于取得進展,各方決定延長會期。 24日在結束閉門磋商后,各國外長走出大廳,全都面帶微笑。消息隨即傳出,伊核問題達成了初步協議。這預示著歷經10年的伊朗核問題終于看到了解決的曙光。 這則被稱為“日內瓦協議”的伊核問題共識被媒體披露:6個月內伊朗將叫停諸多核項目,包括稀釋及停止提煉一定純度的濃縮鈾、停用離心機、停建钚反應堆等,并會接受國際社會的廣泛核查。而西方將緩和及不增加新的制裁,將除了石油、金融等敏感領域制裁之外的款項有限度地交給伊朗政府作為民生資金使用。 伊核問題10年糾纏 “有趣的是,10年前伊朗和西方達成的第一份核問題協議,魯哈尼就是操盤手?!币陨袊野踩芯克奶m道女士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蘭道長期關注地區安全問題,按照她的說法,“魯哈尼此后獲得了西方的信任。”這是如今達成初步核協議的必要“鋪墊”。 2003年,時任伊朗總統的哈塔米突然宣布,該國自行提煉出了核電站使用的濃縮鈾。通常濃縮鈾純度在5%以下是民用級,超過80%則可以被視作核武器。哈塔米宣布提煉濃縮鈾雖然未提到純度,但這意味著伊朗人擁有將濃縮鈾提純到武器級別的可能性。再加上西方因和伊朗長期敵對,擔憂伊朗在全球支持恐怖活動并引發核擴散,伊核問題由此產生。 哈塔米并不是狂熱的宗教人士,他也無意追求和西方關系繼續惡化。 現任總統魯哈尼與哈塔米關系不錯。哈塔米當總統之際,魯哈尼被任命為和西方討論核問題的伊朗最高核談代表。在哈塔米的支持下,2003年底魯哈尼與西方就暫停鈾濃縮達成協議,甚至簽署了《核不擴散條約》附加議定書。第一次伊核問題危機以這種方式悄然結束。 協議達成之后,哈塔米和魯哈尼遭到了國內強硬勢力的不滿與日俱增的強大壓力。這也成了2005年保守派內賈德戰勝哈塔米的溫和派上臺的原因之一。 2005年,剛當上總統幾個月的內賈德突然宣布將實施鈾轉化計劃,一年后他干脆宣布伊朗重啟濃縮鈾,并在核設施安裝了離心機。第二次伊朗核危機爆發,并延宕至今。能言善辯的內賈德提出個口號:讓步沒能讓敵人滿足,卻束縛了我們的手腳。這讓伊朗人很有感觸,因為核協議之后,西方確實沒能讓伊朗看到更多回報。 此后的7年里,聯合國通過了4份制裁決議;美國、歐盟又自行通過數個附加制裁方案。 伊朗在和西方的關系日益惡化,始終沒能解開核問題談判這個死結。同時,戰爭陰云始終籠罩著波斯灣,伊朗人的生活也下降到了一個冰點。 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伊朗的石油收入同比減少58%,通貨膨脹率則超過40%,伊朗貨幣同比貶值70%,失業率超過30%。這意味著伊朗已經不能和西方“硬扛”下去了,否則國內經濟即將崩潰,隨之而來的是政權的垮臺,甚至政體的消失。 2013年8月,魯哈尼在其他3名強硬保守派候選人的夾擊下,出人意料地脫穎而出,成為新總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當時分析:“這反映出伊朗人對內賈德時代經濟政策和外交政策的失望,同時也反映出伊朗最高領袖深思熟慮后的聰明選擇?!?/p> 魯哈尼在今年參加總統大選電視辯論之時,還曾回憶起過去那段“光輝歲月”。他對著電視機前成千上萬的伊朗人公開表示,自己對當年同西方達成的協議“并不后悔”,因為這符合伊朗的長遠利益。 魯哈尼上任僅100多天,持續了10年的伊核問題柳暗花明。蘭道女士稱:“這等于是給前任(內賈德)一個耳光?!?/p> 伊核問題早有緩解跡象 “從初步協議來看,西方也吸取了過去的教訓?!币陨袑W者蘭道稱。 根據這次媒體透露出來的訊息,西方在伊朗暫停鈾濃縮的6個月內,會將放松制裁產生的70多億美元交給伊朗政府。這毫無疑問會讓伊朗政府和民眾切實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緩和國內的反對壓力。“西方和魯哈尼政府達成妥協,實際上也是在給伊朗溫和派一個臺階,用來牽制強硬派勢力膨脹。”蘭道表示。 協議達成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西方對魯哈尼上任以來的表現“很滿意”。 就在半年前魯哈尼的前任內賈德當政時期,Twitter還被視為是西方文化侵略的象征,而被官方加以屏蔽。如今總統不僅親歷親為地寫Twitter,甚至還首次通過Twitter向伊朗國內的猶太人致以新年祝賀。“以色列不買賬,但是美國人覺得魯哈尼是在示好。”英國主流媒體《每日電訊報》曾做出這種分析。 魯哈尼也毫不隱諱自己和美國人建立了一種“對話機制”。這不僅讓國內強硬派大吃一驚,也讓全球感到了美伊走近的步伐在加快。 魯哈尼在9月曾公開表示,自己曾與奧巴馬有過“私信往來”。此后去美國出席聯合國大會前,他在《華盛頓郵報》撰寫了題為《伊朗為何要建設性對話》的文章,明確指出希望同西方國家以對話的方式來解決伊朗核問題,并希望3個月內達成協議。 在魯哈尼當選后的數月內,美國和伊朗之間有3次直接或間接的接觸,這在此前是很難想象的。8月底,曾擔任過美國助理國務卿,如今是聯合國負責政治事務的副秘書長杰弗里·費爾特曼抵達伊朗,他成了伊斯蘭革命爆發34年來,訪問伊朗級別最高的前美國外交官。 兩周后,安倍晉三特使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與伊朗總統魯哈尼會談。高村直言,希望伊朗和美國舉行雙邊會談,日本愿意提供相關幫助。日媒稱高村或轉達了美國方面的信息。就在同一天,伊朗外長扎里夫首次出國訪問選擇“親美”的伊拉克,被解讀為通過“伊拉克管道”向美國傳話。 此后魯哈尼過境美國參加聯合國大會更是明顯的“示好”,以至于回國后在機場被強硬派支持者“扔鞋抗議”。 很多分析人士相信,美國和伊朗的秘密接觸是讓伊核問題出現緩和的根本?!耙晾屎藛栴}的本質就是美國和伊朗的互不信任,雙方如果能夠接觸并建立信任關系,下一步就好談?!?蘭道女士表示。 中國的 “中間人”角色 幾年前,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上的角色并沒有像現在這樣讓人注目。在伊核問題上表達立場的國家,主要是美國和俄羅斯。就連接待內賈德來華,中國都顯得非?!暗驼{”。2005年內賈德上臺,直到2011年,他都沒有正式訪問過中國,兩次來華也僅是以參加奧運會和世博會的名義進行的“非國事訪問”。 曾有分析人士認為,由于西方對內賈德咄咄逼人的核計劃非常反感,因而中國擔心伊核問題拖累中方與西方的關系,便和內賈德保持適當距離。 隨著伊朗核問題越來越緊張,國際制裁越來越嚴厲,甚至戰爭的風險開始加大,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上的態度逐漸變得主動。 “能源合作毫無疑問是中國和伊朗關系的最大公約數。同時中國更不想在波斯灣開戰,因為這肯定會影響能源安全?!碧m道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其實很多媒體已注意到,中國對伊朗核問題越來越“上心”。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的文章就指出,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上的角色非常重要,是一個“關鍵的中間人”。 2012年是中國對伊核問題政策愈發積極的一年,“中間人”角色彰顯。標志之一就是中國以國事訪問的禮儀接待內賈德訪華。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與之會晤時,甚至用略帶警告的語氣表達中方關切:“希望伊方審時度勢,進一步顯示靈活和務實態度,同六國就實質性問題進行認真對話?!边@種態度此前少見。 也是在這一年,伊朗成了中國第三大石油出口國,中國則成為伊朗的最大進口國。美國前駐聯合國代表蘇珊·賴斯曾對此評價:和中國發展關系,是在伊朗備受西方孤立和制裁的情況下取得的“最大外交成績”之一。 中國新一屆領導班子組成以后,在9月的上合組織峰會上,伊朗新總統魯哈尼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了會晤,緊接著伊朗“三號人物”、議長拉里賈尼到訪中國。今年10月中旬日內瓦重開伊核問題新談判之前幾天,伊朗常務副外長薩爾馬迪到中國訪問,中方沒有透露任何新內容。西方媒體則炸了鍋,認為伊朗如此主動與中國協調立場,顯得“很不尋常”。 在日內瓦舉行第三輪核談糾纏之際,魯哈尼與習近平通了電話,親自向中方表達了感謝之情。這在此前的歷次伊朗核問題談判中,從未有過。習近平對魯哈尼承諾,中方將繼續發揮“積極作用”。 很快外界看到,中國派出的與會代表級別明顯提高——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李保東率團出席。李保東此前擔任中國駐聯合國全權代表,聯合國幾次通過的制裁伊朗決議,李保東都在現場,對伊朗核問題非常熟悉。隨著會議面臨突破性階段,外長王毅加入,中國重視伊核問題的態度更加鮮明。 新的“頭痛因素” 伊核問題初步協議的達成,會讓地區局勢“痛并快樂著”。協議無疑會緩和伊朗與西方的關系。如果伊朗按照協議規定按部就班地向前走,那么中東的火藥味將大大降低。 西方媒體已經將伊朗核協議和敘利亞銷毀化學武器協議相提并論,認為敘利亞和伊朗,這兩個被西方視為中東“危險軸心”的國家能夠和西方合作解決問題,將為其他敏感事件的解決提供范例和模式。 “伊朗人不可能完全放棄鈾濃縮,這就意味著核武器依然存在可能性。”蘭道分析說。內塔尼亞胡公開將核協議稱為“騙局”。 蘭道認為,如果伊朗今后能將所有鈾濃縮活動置于國際社會監控下,可能會打消西方對其秘密生產核武器的疑慮。否則“現在的協議從歷史上看,只是綏靖主義的產物而已。” “雖然伊朗政府和西方達成核問題的初步協議,但是不排除革命衛隊的一些小動作惡化伊朗外部關系,影響下一輪談判。畢竟總統管束不了革命衛隊?!碧m道說。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后,被認為是“首犯”的國王巴列維遠遁美國,這引起了伊朗宗教政權的不滿。隨后發生的占領美國大使館并將上百名工作人員扣押為人質的事件,導致美伊最終斷交。此后30多年內兩國一直互相敵視。至今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原址仍是一個反美的“紀念館”,歸革命衛隊所有。 革命衛隊被視為是伊朗保守勢力的大本營。這個隸屬于最高領袖的軍事組織遠比伊朗正規的國家軍曝光率高,而且戰斗力更強。革命衛隊前司令雷扎伊曾和魯哈尼同臺參加總統競選,他對魯哈尼的政策批評的最為猛烈。 在魯哈尼當選總統后,革命衛隊試圖影響政局的傾向日益明顯。革命衛隊司令賈法里9月公開指責魯哈尼接聽奧巴馬的電話,被認為是對魯哈尼暗示軍隊不應介入政治講話的回應。這番“較量”引起伊朗輿論軒然大波。 除了強硬的革命衛隊可能會對核協議“挖墻腳”之外,美國和西方世界的反對聲音也不可小覷。代表以色列利益的猶太院外集團實際上已經開始對協議進行抨擊。一個名為TIP的美國猶太人組織的網頁上,頂部赫然閃爍著一個大標題“評估伊朗的核野心”,其主旨就是:“換了一張面孔”的伊朗不會給美國的中東利益帶來安全。這只是猶太人對奧巴馬“善待”伊朗不滿的一個縮影。 在達成初步協議后,奧巴馬首先給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打電話,看出以色列的態度對他和他的執政團隊擁有巨大影響。 今年以來,美國和以色列的關系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裂痕”。美國公開抨擊以色列定居點計劃惹惱了以色列,以至于以色列外長接受媒體采訪時稱,要考慮尋找新的“盟友”。這次核協議達成前,以色列更是罕見地和沙特走近,數次聯合警告美國。 在以色列強烈反對核協議的背景下,美國和伊朗關系緩和依然仍存變數,以色列、沙特和伊朗的關系,很可能成為今后一段時間中東地區局勢走向不定因素,從而影響核問題的解決進度。 ★ |
相關閱讀:
- [ 12-06]伊朗稱將進一步加強與伊拉克戰略合作關系
- [ 12-05]伊朗盼西方石油企業重返投資 暫無美國企業
- [ 12-04]白宮強硬表態 預先阻止國會通過對伊朗新制裁
- [ 12-03]以色列總理抨擊國際社會“急于容納”伊朗
- [ 12-03]伊朗外長希望與“勁敵”沙特合作 促進地區穩定
- [ 12-02]伊朗外長就伊核協議安撫海灣國家 稱將訪問沙特
- [ 12-02]美國暫時解除對中印等國進口伊朗石油禁令
- [ 11-30]美國伊朗擬成立聯合商會 計劃開通兩國直飛航班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