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我覺得聯防聯治,或者聯防聯控已經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了,但是從現在各地的實際工作來看,大多數還是屬于起步摸索的階段,還需要更多的實際工作。盡管我們國家現在已經確定了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在內的,他是十二五期間的聯防聯控重點區域,但是這些工作要落到實處,必須要看到更多實質性的行動計劃作為保證。比如說,像工作開展的比較早的京津冀地區的聯防聯控聲勢比較大,但是由于內部的經濟發展不平衡,所以在一些具體的減排,人員消費控制的目標分解方面,還是存在爭議。現在的情況看更多的還是北京、天津、河北,都是各自在進行相應的工作,缺乏一個互相合作,或者一個長期性的整體規劃和具體的行動計劃,需要盡快地建立一個跨地區性的,大氣污染聯防聯治委員會,來協調區域內的行動和意義等。 評論員: 好,感謝張瑩。稍候我們會有更多的問題給你,剛才我們也說到這個問題,由于各個地方,他經濟發展的水平并不相同,因此在面對同一個目標的時候,可能自己用的力,付出的這種代價也不見得一樣。但是我們從短片中看到,當每一個地方都遇到這種嚴重的霧霾天氣,當他霧霾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呼吸的時候,聯防聯治的這種步伐能不能加快一點呢?說到這在十九世紀英國在經歷工業革命的時候,英國作家狄更斯,對于這樣的一種倫敦的煙霧有過這樣的描寫,他說那是一種侵入人心深處的黑暗,是一種鋪天蓋地的氛圍。那么這樣的一種描述,應該說當描述今天我們所處的環境的時候,應該說也不是特別為過。 在1952年的時候,英國遭遇了煙霧事件,那件事情給英國人一個很大的警醒。那么,從那個時候開始,英國人開始治理他們的環境,那接下來我們就聽一位來自英國的專家,他是英國國家跨境大氣污染評估委員會的主席大衛·福勒的看法,他剛剛參加過一個中英PM2.5與霧霾污染防治的高端研討會,聽聽他怎么說。 大衛·福勒: (比起英國)中國受到空氣污染的城市顯然要多得多,因為中國很大。但是如果你按逐個區域來對比,其實很多城市和英國以及其他國家在50、60年代的污染狀況有相似的地方。英國的許多地方在50、60年代的空氣污染,主要是由硫化物排放造成,城市和鄉村都是這樣,所有城市加起來大概有50萬人,因此受到困擾。首先我們做的,是改變人們家里的供暖設備,把燒煤變成天然氣。第二個措施是把城市里的供電廠關停,讓他們建在郊區,這帶來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需要時間。 評論員: 治理霧霾當然并不是環保部門一個部門的事情,他需要多方聯動、多地聯動,那怎么才能夠從根本上去治理大氣污染的問題,我們繼續關注。 解說: 今年9月,北京有161萬多人參加了汽車搖號,而中簽編碼只有一萬八千五百五十三個,中簽難度為1比87,然而這個中簽比例注定會在明年再創新低。因為從明年起北京市小汽車搖號指標將從每年的24萬個,縮水至15萬個,而這也正是霧霾之下催生出的一項新措施。事實上,今年以來各地都在推出霧霾治理措施,6月浙江發布大氣污染防治2013年實施方案,提出在全省范圍內,嚴格煤炭總量控制。天津,僅在今年就相繼關停了440家重污染企業,年內還將淘汰鋼鐵水泥產能369萬噸。在河北,作為污染重災區,計劃在年底前拆除約3.5萬臺燃煤鍋爐、小鍋爐、茶爐、爐窯等。 國家發改委改革委副主任 解振華: 實際上采取這么多措施最終的目的,最后解決空氣質量改善的問題,一個是減煤,(第二)是控車,控車實際上是減少石油的消耗,第三是降塵,如果把這幾個措施實施到位,空氣質量會得到改善。 解說: 減煤、控車、降塵,治理霧霾我們將用多長時間,見到成效?今年6月科技部部長萬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事實上在整治空氣污染方面,中國也曾經有過成功的經驗。2008年奧運會時,北京為了實現藍天達標的承諾,累積投入了1200億元人民幣治理空氣污染。在2008年8月,奧運會舉辦的16天內,北京市共有10個一級天,刷新了十年來的最高水平。2008年奧運會期間,北京的汽車單雙號限行,最大的污染源首鋼,五座高爐中有四座關閉,萬鋼提到的這些措施,在當時可謂立竿見影,然而這大概并不是可以常態化的選擇。 科技部部長 萬鋼: 有的朋友提出,倫敦有排污費的制度,你們能不能執行。也有人說,奧運的時候搞過單雙號,你們能不能執行,這都是在研究的過程。但我覺得最終解決問題,要靠我們調整產業結構,要靠減少排放的科技支撐,要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 解說: 萬鋼說,從科技技術角度上治理霧霾是有解的,事實上這也是許多人的共識,只是在與霧霾抗爭的道路上,還有許多困難需要面對。 中國還是個發展中國家,正好是在爬坡階段,解振華: 中國還是個發展中國家,正好是在爬坡階段,所以我們也面臨著發展經濟、消除貧困、改善民生、保護環境、應對氣侯變化多種挑戰。 萬鋼: 要靠大家的努力,政府要承擔責任,企業要推動創新,轉變產業結構,科技要貢獻力量,每個人都做出自己的努力。 評論員: 霧霾從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空氣的問題,但是它實際上所折射的是一個經濟發展的問題,霧霾的這種污染,它的來源是非常復雜的,它涉及到工業、農業、建筑,然后還有交通,再包括我們日常生活等等等等。應該說每一個方面都對霧霾是有所貢獻的,那如果我們現在的發展方式不加以改變,就目前這么發展下去的話,那么霧霾的擴散,應該說也是在所難免的。 |
相關閱讀:
- [ 12-07]昨日福州未現霧霾天 部分監測點位數據超標
- [ 12-06]霧霾困擾申城 國際航班、航船大面積受阻
- [ 12-06]治理霧霾天氣時不我待
- [ 12-06]上海遭遇今年最嚴重“霾伏” 5天內兩度啟動重污染預警
- [ 12-06]霧鎖寧波霾遮天 甬城空氣質量指數創歷史新高
- [ 12-06]北京周六霧霾將卷土重來 夜間污染情況加重
- [ 12-06]專家稱中國進入霧霾高發期 或持續一二十年(圖)
- [ 12-05]霧霾重重的長三角:新買的口罩一天下來濾布都是黑的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