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談判僵局打破 世貿組織首個全球性貿易協定誕生
2013-12-08 08:05? 莊雪雅?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即便只有一個國家對一個技術細節持異議,整份一攬子協定也無法簽署 雖然被稱作多哈回合談判的“早期收獲”和“易于摘取的果實”,但在“巴厘一攬子協定”達成的過程中,由于世貿組織的決策機制是基于共識,這就意味著即便只有一個國家對一個技術細節持異議,整份一攬子協定也是無法簽署的。 早在日內瓦先期技術談判時期,被各方廣泛期待的協定最終文本便由于代表們無法就某些條款達成一致而“擱淺”。雖然在貿易便利化、農業其它議題上也有少數細節未能確定,但各方普遍認為,彌合圍繞糧食補貼所產生的分歧是達成協定的決定性條件。 印度9月通過《糧食安全法案》,規定每年撥出200億美元用以公共儲糧,計劃覆蓋全國2/3人口;而糧食價格不斷上升,令印度超出世貿組織規定的補貼上限。由于擔憂日內瓦談判中提出的折中方案不足以保證糧食安全,印度反復強調關乎發展中國家命脈的農業問題“沒有談判空間”,立場一度強硬。美國和印度在農業問題上的分歧被認為是磋商的最大難點。 為了這塊“難啃的骨頭”不至于變成繞不過去的坎,阿澤維多、吉塔召集印美雙方代表會晤,經過兩天馬拉松式的磋商,雙方6日同意4年內就糧食補貼達成永久解決方案,其間發展中國家補貼即便超過限額也不會遭到申訴,但為防擾亂全球市場,政府補貼購買的糧食嚴禁出口。 正當各方松一口氣時,古巴、尼加拉瓜、玻利維亞、委內瑞拉四國卻因對過境貿易相關條款持有異議,令曙光已現的成果再生變數、會議閉幕時間一再延遲。經過艱難的徹夜協商,大會在貿易便利化協定文本下添加最新條款,重申1994年關貿總協定中第五條款的非歧視原則依然有效,才為協定掃清最后障礙。 “在事情未成功前,一切總是看似不可能,”回顧談判的艱難歷程,阿澤維多和吉塔不約而同地引用已故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名言。 |
相關閱讀:
- [ 12-06]多哈回合應力爭“零突破”
- [ 10-07]習近平APEC峰會發言引期待 互聯互通成明年議題
- [ 09-11]李克強:區域貿易安排不應也不能替代多邊貿易安排
- [ 09-05]世貿組織前總干事:中國經濟將在更廣范圍造福世界
- [ 03-08]陳德銘:中國積極推進達成多哈回合談判的早期收獲
- [ 12-27]如果多哈回合破裂
- [ 12-19]陳德銘:中國為多哈回合作出實在貢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