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國考筆試落幕已半月,距離成績公布尚有時日,100多萬參考者,正在焦急等待著最后的結果。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開始準備之后的各省公務員考試。 幾天前,網上一則帖子流傳很廣,有工作數年的在京公務員感嘆:月薪三五千居大不易。這樣的帖子在基層公務員群體中引起共鳴,卻被不少網友拍磚。 網友們質疑:既然如此,為什么這些人當年還要加入國考大軍? 如果公務員的福利能夠逐漸透明化,醫療、養老和住房保障逐漸與社會并軌,討論方能變得平和客觀。 但不容否認,一個年輕人熱衷國考、爭當“食利族”的時代是令人憂慮的。 所幸伴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全面深化改革啟程,簡政放權、回歸市場熱潮涌動,希望國考熱能隨之真正回歸理性,更多年輕人通過選擇創業創富改變命運。 在剛剛落幕不久的國考筆試,盡管招錄人數比上一年減少千余,但僅僅19538個中央機關及其直屬單位錄取名額,依舊吸引了152萬報考者。國考考錄比例已經從10年前的23:1降低到2014年的77.8:1。 下面是幾個國考者的真實故事。他們中,有的人為了國考,放棄了原本在家鄉的工作和生活;有人為了通過國考,耗費金錢精力年復一年地復習,還有的人為了等待一個未知的國考結果,放棄了其它的工作機會。 但在一些勝出的幸運兒中,也有人最終聽從內心的召喚,走出令人羨慕的體制圍城,去從事自己擅長和喜歡的工作。 像回到高三 “我的家人,父母、親戚幾乎都是公務員。”這是楊雪見到記者后說的第一句話,“所以當時不論是我自己還是父母,都把我未來的工作鎖定為公務員,完全沒考慮其它工作。”從小成長在公務員之家,楊雪在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認為,公務員工作穩定,能拿到大城市的戶口,福利待遇好,能分房。“這對一個女生來說確實是最好的選擇了。” 為了這份安穩,楊雪在追逐安穩的過程中甘愿承受巨大的風險。從香港浸會大學拿到了碩士學位后,楊雪就回到河北老家著手準備考公務員的事。“我當時一門心思撲在準備國考上,所以考得挺好也進了面試。”楊雪和她的父母都認為得到這個職位的希望很大,所以在面試、體檢之后楊雪一直在等通知?!皼]有任何通知,直到我問了一個和我一起體檢的人,才知道我沒被錄取?!睏钛┞溥x了。這時候已經是第二年的四月,校園招聘的高峰差不多已經過去,楊雪只好在某私企匆匆找了份并不心怡的工作。 “如果這個崗位只招一個人,只要筆試成績的第一名面試情況還不錯,那后面幾位差不多就是去陪這個第一名‘打醬油’的?!笔妨⑶嗾f這話時,已經在公務員崗位上工作了兩年。 不論是平時生活中、還是學習工作中,史立青始終目標明確、思維清晰。剛進入大三,在北外某小語種專業就讀的他就決定參加國考?!拔覍W的這個語言,畢業后找工作范圍太窄,如果當公務員平臺會好一些,接觸的人更多,機會也更多?!毙∈氛f起當初選擇當公務員的原因來頭頭是道。為了準備國考,他的大三生活,除了上課就只剩下了兩本“紅寶書”?!耙槐拘袦y,一本申論。每天不是在看書就是在做題,感覺回到了高三?!惫P試第一的成績,優秀的專業能力,再加上學習小語種的男生供不應求的現實,他順利得到了這個別人口中“很?!钡墓ぷ鲘徫?。 “得行測者得天下”是史立青國考成功最重要的經驗,也是趙倩在培訓班上老師提到的一條重要的備考經驗。經過大強度的密集訓練,行測(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的簡稱)的成績可在短時間內得到提升,而由于申論考察的寫作表達能力、邏輯分析能力需要長期的積累,短時間內的練習并不能取得明顯的效果。 “像我和我的大學同學大家水平都差不多,申論的成績差別也不大,最后考試成績的好壞都差在行測上了。”趙倩這樣告訴記者。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有了經驗就能考好。趙倩連續參加了兩年國考,第二年還參加了培訓班,但都沒有進入面試。“就差那么幾分,但這幾分可能意味著多投入幾倍的時間和精力?!眹?,在考場外成了時間、精力、金錢的比拼和較量。 投入大量精力的不僅僅是考生,同時還有家長。每年一月,外交部面試前,外交部的面試地點外交學院周邊的賓館都會爆滿,住在里面的多為從外地來面試的考生和陪考的家長。 “我面試完出來就看見考場外全是家長在等自己孩子出來,當時零下好幾度的天還下著雪。”擁有外交學院國際政治專業研究生文憑的田楠告訴記者。 很多家長會在面試期間在北京至少呆上一周,陪自己的孩子參加完所有面試。面試包括心理測試、中文筆試、英文筆試、聽譯、英文面試,中文面試以及體檢在內的多輪專業科目考試和面試,持續一周。“心力交瘁”是很多面試完外交部的考生的反映。 “真的很累,一周之內精神高度緊張,壓力也大,但還要保證自己良好的身體狀態應付體檢?!碧镩嬖V記者,“高考都沒這么累?!?/p> |
相關閱讀:
- [ 12-08]日本新保密法一年后實施 公務員泄密最長監禁10年
- [ 12-07]各地出現政府公務員提前離崗 延遲退休或無時間點
- [ 12-06]養老金并軌深圳破冰 1800名新聘公務員已買社保
- [ 12-05]專家吁盡快解決公務員與普通公眾養老待遇差距問題
- [ 12-04]年輕公務員現狀:不習慣機關作風卻漸被體制固化
- [ 12-03]公務員退出機制不暢 消除福利房等特權成改革關鍵
- [ 12-03]中國公務員熱仍將持續 在職考生越來越“吃香”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