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呼和浩特12月8日電 (記者 李愛平)8日,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了解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近期對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富河溝門遺址進行了小規模考古發掘,發掘面積約180平方米,這是繼1962年之后該研究所第二次對該遺址的考古發掘。 經過論證確定,本次發掘的實物資料,陶、石、骨類遺物,對更加全面、準確地把握“富河文化”在新石器時代的定位具有重要意義。 消息指,此次發掘地點位于1962年發掘區的北側,共清理7座半地穴式房址。房址皆東南向,依山坡而建,此次考古發現房址有連續疊壓和成排分布的現象。 遺址中發現有較多的陶片,但未見完整器,陶片多為夾砂陶,有少量的泥質陶,以灰陶為主。此外,遺址中還有數量較多的石質遺物和大量的動物骨骼和骨制品,石器主要分為大型石器和石葉石器,骨器種類有骨錐、骨鏃、帶齒骨條、骨匕、骨魚鉤和骨針等,還發現有一些蚌、貝和牙飾。 據悉,該遺址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富河鎮內,亦是“富河文化”的命名地,于今年被國家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完) |
相關閱讀:
- [ 08-18]新石器時代晚期開始玉器不再只是裝飾品(圖)
- [ 06-18]中海油重點工程損害文物
- [ 04-30]河北發現5000年前古村落遺址 為新石器時代村落
- [ 04-29]河北趙縣新石器時代古村落遺址發現古人類垃圾傾倒場所
- [ 08-14]陜西龍崗遺址考古新發現新石器時代窯址和房址
- [ 05-30]科學家研究古代墓穴 稱新石器時代也“拼爹”
- [ 01-05]內蒙古發現一處紅山文化墓地 挖出巴林雞血石手鐲
- [ 01-02] 甘肅大地灣博物館正式向公眾免費開放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