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析中東局勢 稱美伊關系獲突破發展為時尚早
2013-12-09 15: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劉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中新網12月9日電 9日出版的《學習時報》發表署名為趙世人的評論文章《長期僵局尋突破持續動蕩求和平——近期中東局勢述評》。文章稱,奧巴馬政府第二個任期里,美國顯著加大了對中東問題的關注。今后相當一段時間里,中東仍將是各方博弈的主戰場之一。當前,圍繞中東局勢發展主要有四大看點。 巴以和談在曲折中再啟航:謹慎樂觀 巴以關于最終地位的談判復雜艱難,聚焦在領土邊界、西岸猶太人定居點擴建、難民地位、安全保障和耶路撒冷等問題上。美方在最低程度上滿足了巴以雙方重新談判的要求。巴以和談停滯不前、成果不彰的原因很復雜,民族、宗教、領土、安全、歷史因素相互交織,雙方的現實政治也在起作用。更重要的是,經歷頻繁的戰爭、沖突、矛盾和打交道,包括政治領導人在內的巴以雙方嚴重互不信任。 巴以談判注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會有反復乃至充滿變數。但談起來總比不談好,接觸要比長期冷眼相向好。此番歷時9個月的巴以和談,為解決中東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最后的機會。我們當然支持巴以和談進程繼續下去,對和談取得成效表示謹慎樂觀。 敘利亞沖突:解決前景依然黯淡 敘局勢要從國內和國際兩個層面去觀察和分析。在國際層面,各方目前都在圍繞敦促敘沖突雙方參加第二次日內瓦國際會議展開外交行動。克里首次公開承認,軍事手段無法解決敘利亞問題,目前沒有通過軍事手段解決敘利亞問題的方案。敘利亞化武問題實現了“軟著陸”。國際層面的焦點還在于,敘沖突雙方對政治解決的途徑分歧嚴重,無法走到一起來,展開面對面的談判。在敘國內,政府軍近期在戰場上占了上風,占領了幾個戰略重鎮,但戰場態勢總體上依然膠著僵持,恐怕誰都不能把另一方完全徹底地消滅掉。各方對軍事手段無法解決敘危機、必須回到政治解決的軌道上來,總算是形成了初步共識。當務之急是,有關各方特別是美俄要加強政策溝通,尋求必要妥協,加大做沖突雙方特別是敘反對派的工作力度,努力推動明年適時召開二次日內瓦國際會議。 伊朗核問題:美伊走向新緩和? 目前六國與伊朗核談判正進入第二輪。雖然第一輪談判因法國總統奧朗德的堅持而沒有取得突破,但顯然就限制伊朗鈾濃縮數量和質量來換取國際社會緩解制裁措施取得了一些進展。第二輪伊核談判舉行前,雖然美國國會傳出要強化對伊朗制裁的聲音,但輿論調子還是樂觀的。白宮正在做國會關鍵議員的工作。伊核問題持續這么多年得不到解決,不是各方樂見的,在近期應能取得一些階段性的實質成果,對利害相關方都是一種交代。但需要注意的是,伊朗核問題即使達成協議,得到初步緩解,在某種程度上有助于重塑中東戰略格局,再平衡美西方在中東的利益布局,但這并不等同于美伊關系就會取得突破性的發展。畢竟美伊兩國34年的恩怨情仇,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消弭于無形中的。無論如何,在中、俄等國共同持續外交努力下,伊核問題的解決出現了一絲曙光,這一動向值得鼓勵。 埃及亂局:二次機會? 從各方互動看,近期埃及局勢難以恢復平靜,存在著影響外溢的可能。但埃軍方將牢牢掌控國內形勢,“回歸民主、還政于民”還是可以實現的。埃及再一次“變天”,幾家歡喜幾家憂。據報道,沙特、卡塔爾等海灣國家向埃臨時政府提供了共約150億美元的援助,而有些中東國家則批評埃軍方搞軍事政變。埃及經歷這番局勢演變后,總體上將趨于穩定,但要付出慘重代價,過程會是長期的。埃及“再革命”歷程,再一次表明軍方在埃國家社會政治中的作用無可替代,同時也預示了政治伊斯蘭運動在埃及和中東影響的日漸式微。 |
相關閱讀:
- [ 11-25]伊核談判或開辟新前景 美伊分歧致隱憂持續
- [ 10-29]評論:平等對話才能改善美伊兩國關系
- [ 10-28]美國伊朗關系緩和 德黑蘭去除街頭反美宣傳標語
- [ 10-16]美伊兩國代表團日內瓦舉行雙邊會談 取得“實效”
- [ 10-01]伊朗革命衛隊司令稱解除制裁是伊美關系正常化前提
- [ 09-30]伊朗人心態糾結看美伊解凍 質疑"餓狼能否變羊"
- [ 09-29]美伊首腦融冰通話各方反應不一 魯哈尼機場被扔鞋
- [ 09-28]美伊總統進行歷史性通話 邁出"破冰"第一步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