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探索共有產權保障房 關注夾心層住房困難
2013-12-09 16:01? 趙燕華?來源:羊城晚報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昨日表示,近期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有兩大著力點:推進廉租房公租房并軌和開展共有產權保障房探索。其中“共有產權保障房”引起熱議。 據悉,上海已有這方面的嘗試,按照約定,上海當地政府占30%~40%的產權,60%~70%的產權歸個人。昨日廣州市房管部門回應記者咨詢時表示,會考慮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關注夾心層住房困難 齊驥表示,這幾年,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的深入發展,不少地方住房供應不能滿足需求、房價上漲壓力較大,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下降。特別是新就業職工及以外來務工人員為代表的城鎮新移民,即所謂的“夾心層”的住房困難問題逐步變得突出。與最低收入、低收入的住房保障對象相比,“夾心層”群眾多具有較好的勞動技能,有一定的住房支付能力,只是由于工作年限短、積累少,主要表現為階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問題。但是他們渴望擁有自己的住房,實現穩定居住。 齊驥介紹,一些地方開展了共有產權保障方式的探索。主要做法是,地方政府讓出部分土地出讓收益,有的還給予適當財政補助、稅費減免,以降低住房的建設成本,然后以低于市場價格配售給符合條件的購房家庭。配售時,在合同中明確共有雙方的產權份額及將來上市交易的條件和增值所得的分配比例。 齊驥透露,下一步,住建部將指導各地有序開展共有產權保障的探索,完善產權分配和上市交易收益調節機制,切實消除牟利和尋租空間。 上海早已先行先試 據了解,上海已有類似的舉措。2011年3月,明確共有產權保障房規則,去年3月1日,實行共有產權保障房也即經濟適用房的準入新規,上海共有產權的規則是清晰的。按照約定,上海當地政府占30%~40%的產權,60%~70%的產權歸個人。 共有產權房最大的優勢是減少尋租空間,住滿五年后上市轉讓,住房保障機構享有優先回購權,住房保障機構和購房人按各自產權份額分配轉讓價款,僅這一條就把市場溢價尋租的路子給堵得死死的。由于產權共有,購房者出售經適房時,只有兩種選擇,或者優先轉讓給共有產權人,也就是地方政府,或是向政府按當時的市價購買產權獲得完整產權,這樣一來,其收益大大降低。 在齊驥看來,共有產權房很好地解決了經濟適用房和限價房中的福利陷阱。從上海實行的情況看,由于產權收益共享、補繳差價等因素,使得溢價大幅縮小,基本杜絕了共有產權房的尋租現象,甚至銷售情況也不那么暢旺,才會降低門檻,以保障更多的群體。 ( 記者趙燕華) |
相關閱讀:
- [ 12-09]住建部將推共有產權房 廉租房公租房明年并軌
- [ 12-09]住建部副部長:十二五保障房建設任務已完成2/3
- [ 11-28]八大城市密集發布新規控制房價 怕被住建部約談
- [ 11-28]廈門南京武漢等城市因房價漲幅居前再次被住建部約談
- [ 11-27]12城市升級樓市調控 住建部研判長短期調控思路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