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中國設防空識別區可能是件好事
2013-12-10 14:0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黃曉夏 |
分享到:
|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8日發表題為《誰擁有天空?》的文章,作者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文章稱,中國11月23日宣布在東海上空劃設大片防空識別區,令本地區大為震驚。按照識別區的要求,飛機在飛越該區域的時候必須報送飛行計劃并聽從指揮;中國警告說,如果不這樣做,中國可能會采取“防御性緊急措施”。 文章稱,在日本,此舉被視為中國在推動對有爭議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主權要求。中國“攫取”空域的做法導致了不同尋常的后果:使日本和韓國團結在一起。 消息宣布幾天后,美國副總統拜登訪問了該地區。這次訪問充滿了紛爭。首先,他要安撫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然后“非常直接地”向中國提出反對劃設識別區。由此形成了僵局。 中國方面告訴拜登,其立場是有原則的,同時拒絕承認其行動是魯莽的。不過,當美國11月26日派兩架B-52轟炸機飛越其防空識別區時,中國起初沒有采取任何行動。日本和韓國隨即也仿效這種做法,未經通報就派遣軍用飛機飛入識別區。 文章稱,簡言之,這不會被視為中國在國際外交中的最美妙時刻。不過,中國可能還是在不經意間為全世界做了一件好事。此次發布聲明之前,很少有人聽說過“防空識別區”。更少有人知道,有幾個國家劃設了識別區,卻沒有圍繞管理這些識別區的規則達成多邊共識。 美國劃設了首個防空識別區:那是1950年,在北美上空。美國還在二戰后占領日本期間在后者上空劃設過一個防空識別區。日本于1969年接掌了該識別區。 然而,與劃設這些防空識別區的時候相比,世界已經變得面目全非。在當今形勢下,一國的任何單邊舉動都會對鄰國和整個世界產生直接影響。 事實上,如果美國牽頭制訂多邊規則,可能符合美國的利益。2003年,比爾·克林頓睿智地向美國人提出了一個問題,美國是否“應該努力打造一個世界,當我們不再是全球軍事、政治和經濟超級大國的時候,其規則、伙伴關系和行為習慣都是我們樂于接受的”。文章稱,無論克林頓當時是否想到了中國不斷增強的實力,東海的最新局勢無疑體現了中國爭奪超級大國地位的“野心”。 美國知名人士一直敦促中國在全球體系當中發揮“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的作用。不過,美國鼓勵這種行為的最有效途徑不是說,而是做。 文章指出,如果所有國家都仿效美國和中國,單方面確立對國際空域的權利,我們真的愿意生活在那樣一個世界里嗎?自1980年以來,全球空中交通每15年增加一倍,預計在今后15年將再增加一倍。在這種形勢下,上述做法恐怕并不明智。 美國聯邦航空局意識到,如果不服從,可能會對民航飛機構成危險,所以建議美國民航遵守中國的規定。這一讓步也能給中國留點面子,但是,如果允許所有國家劃設防空識別區并制訂各不相同的規則,人們將走向一個更危險的世界。規則的復雜性將使民航飛機和飛行員產生困惑。相反,人們應該制訂對所有國家都具有約束力的簡單明確的多邊規則。 隨同拜登出訪的美國官員說,新防空識別區的性質如今“取決于中國”。文章稱,不過,世界需要美國發揮領頭羊作用。問題在于美國是否愿意為發揮這種作用而放棄自己采取單邊行動的權利。 |
相關閱讀:
- [ 12-10]安倍稱將就防空識別區問題呼吁中方啟用聯絡機制
- [ 12-10]美國贊賞韓國“調整”防空識別區:負責任舉動
- [ 12-10]美國贊賞韓國“調整”防空識別區:負責任舉動
- [ 12-10]美國贊賞韓國“調整”防空識別區:負責任舉動
- [ 12-09]安倍稱將就防空識別區問題呼吁中方啟用聯絡機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