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出版社社長介紹李長春卸任后首部著作出版始末
2013-12-10 14:19? 田朝暉、王京雪?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責任編輯:張海燕 黃曉夏 |
分享到:
|
“文化工作者都應該當成必讀書,但讀者不限于文化工作者” 記者:本書的目標讀者是誰? 黃書元:本書談的是文化體制改革,所有文化工作者都應該當成必讀書,但讀者決不限于文化工作者,因為書中體現的改革思想,在其他領域也適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國大改革的號角,本書談的是改革,現在各個領域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很多事業單位也正面臨著改革,為什么要改、怎么改,如何使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等等,看看這部書能得到很多信息、很多啟示。文化體制改革的實踐、創新對其他領域都有借鑒意義,書中的思想、觀點、實踐放在其他領域同樣適用。本書讀起來很親切很輕松,知識性很強。 您想想,一個領域、牽動全國、十年經驗、巨大成果等等,這些經驗難道還不足以讓我們高度重視、認真吸取嗎?我相信其他領域的讀者肯定也能從書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啟迪。 記者:作為編者和文化工作者,你對李長春在文化體制改革上的思考有何感觸? 黃書元:我們知道文化體制改革正在進行,但身在其中不一定了解全國的形勢和進展。當時改革是怎么發起、怎么推進的,今天改革走到了哪里,下一步應該怎么辦,我們心里沒數,讀了這部書,能解答我們的很多問題。 文化體制改革之初,我們面臨著很多問題,如思想認識、文化觀念、管理體制、工作方式等都存在著不適應,時代呼喚改革,人民期盼改革,實踐要求改革,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央適時啟動了文化體制改革。 書中提到了許多鮮活的例子,非常生動形象地展示了通過改革給文化單位帶來的變化。就我自己而言,通過編輯閱讀,一個強烈感受是真正了解了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易,曾經阻力確實很大,但取得的成績更大,到2012年9月,全國共注銷經營性文化事業法人6950家,核銷事業編制近29.4萬個。有成效,工作才有意義,出這本書才有意義。 回頭看,對比2003年我們的文化市場,這10年確實發生了巨大變化。僅出版方面,2003年我們出書也就10到20萬種,現在40萬種,翻了一番,過去我們的版權引進和輸出差距很大,大概是9:1,現在基本是1:1,甚至還更好。從這本書里,我們能清楚地看到長春同志指揮的文化體制改革既積極又穩妥,改革之初,先是抓試點,取得經驗后,再逐步推進,先是有路線圖沒有時間表,待形成共識時全面推開,改革浪潮一浪更比一浪高;同時,他一手抓文化產業發展,一手抓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身體力行,走遍祖國的山山水水,調研、考察、推動改革步步深入。真可謂,改革征途驚回首,輕舟已過萬重山。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田朝暉、王京雪 北京報道 |
相關閱讀:
- [ 09-06]人民出版事業90周年紀念展在京啟幕
- [ 12-10]李長春《文化強國之路》首次披露大量講話文章
- [ 12-09]李長春新著《文化強國之路》出版 多數內容首次公開
- [ 12-09]李長春卸任后首部著作出版(組圖)
- [ 12-09]李長春新著《文化強國之路》出版 多數內容首次公開
- [ 12-09]李長春部分“內部”講話首次公開 本人逐篇審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