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積極推進環評審批改革和職能轉變
2013-12-10 19:41? 顧瑞珍?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黃曉夏 |
分享到:
|
對環評從業機構和人員弄虛作假的行為實行“零容忍” “未批先建”、擅自變更、弄虛作假等環評違法行為屢禁不止。環保部下發的《關于切實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覆蓋面廣,包括了環評受理、審批、“三同時”、驗收全過程,涉及環評準入、環評審批要點、公眾參與、資質管理、從業行為、建設過程和事后監管等多方面。 《通知》指出,要加強對環評機構、技術評估單位、從業人員監管,以規范從業行為;要在時間上、質量上保證建設項目選址選線的環境可行性、產業結構調整的環境最優性、環境標準的可達性、環境風險的可控性和公眾參與有效性得到充分論證,防止片面強調服務和效率,人為縮減審批時限;要加強公眾參與的程序合法性、形式有效性、對象代表性、結果真實性的環評監管,維護公眾環境權益。 《通知》強調,加強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竣工環保驗收是加強環評事中事后監管的重要舉措,要建立健全技術評估專家庫,向社會公開環評機構和人員誠信檔案;要求各級環保部門加強事中、事后環節的監管,探索建立重大敏感項目環保設計文件備案制度,開展涉及環境敏感區、重污染或環境風險大、施工期環境影響大、與群眾環境權益密切相關和易污染擾民的建設項目環境監理工作,對存在重大環境違法行為的建設項目要及時調查取證或處罰;對未達到環評批復要求、公眾意見集中強烈的建設項目,在整改到位之前一律不予通過環保驗收。 對突出環評違法行為,《通知》提出了處罰措施,對環評從業機構和人員弄虛作假的行為實行“零容忍”,一經發現立即吊銷資質;對建設項目未批已建成、未驗已正式投產等突出違法行為提出“雙移送”措施,除依法查處建設項目違法行為外,同時對其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相關責任人員,及時移交紀檢監察部門追究其黨紀政紀責任。 據了解,環保部下一步在下放審批權限和加強監督管理的同時,將繼續推進職能轉變,全面提高戰略和規劃環評的地位和效能,增強環境保護參與綜合決策能力。 |
相關閱讀:
- [ 11-28]中石化油管爆炸探因 改線計劃頻變致環評久不過
- [ 11-17]京沈高鐵環評報告第四次公示 總投資超千億元
- [ 11-06]環境保護部處罰34家環評機構 58名環評技術人員
- [ 11-06]環保部處罰34家環評機構、58名環評技術人員
- [ 10-26]河南禹州環保局副局長收錢"放行"重污染企業環評
- [ 10-22]環保法修訂案草案三審 政府制定政策要環評
- [ 09-12]“通信基站對著幼兒園”續 基站未過環評被停用
- [ 08-27]環保部與農業部要求:嚴格環評管理保護水生生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