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1日電(蒲希茜)張藝謀“超生”風波持續發酵,昨日,國家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姚宏文在回應張藝謀涉嫌違法生育問題時說,法律法規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享受特權。同時,媒體報道稱張藝謀直至昨日仍沒有把真實的稅收證明,提供給當地有關部門,因此還無法計算超生“罰金”。 衛計委回應張藝謀超生:任何人都不享有生育特權 國家衛生計生委昨天上午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提及張藝謀、陳婷涉嫌違法生育問題,發言人姚宏文說,對張藝謀、陳婷涉嫌違法生育問題,當事人戶籍所在地有關部門正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采取多種措施進行調查核實,并將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姚宏文強調,對于公民違法生育問題,衛計委的態度是一貫的、鮮明的,計劃生育是基本國策,實行計劃生育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以及各省區市人口計劃生育條例等法律法規都有明確規定,每一位中國公民都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維護法律法規的嚴肅性,在法律法規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享受特權。 張藝謀仍未提供收入證明 據央視報道,截至昨日,張藝謀和妻子陳婷還沒有把真實的稅收證明提供給當地有關部門。 報道引述無錫市濱湖區人口計生局負責人表示,張藝謀超生事件屬實,至于罰金的部分則要根據江蘇省社會撫養金計算標準來計算。 報道指,江蘇省社會撫養金計算標準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基本標準,另一部分是個人收入超出基本標準部分的上調部分。截至今日張藝謀和陳婷還沒有把真實的稅收證明提供給當地的有關部門。 事件回顧 張藝謀被曝涉嫌超生 2012年3月,女演員何珺稱過年回老家無錫時得知,張藝謀早已再婚,并且育有3名子女。對于何珺的爆料和外界的猜疑,張藝謀沉默應對。在媒體沸沸揚揚討論之后,此事漸漸不了了之。 2013年5月6日,有媒體圖文并茂曝光張藝謀涉嫌“超生”一事。5月9日,無錫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稱已就此事開展調查。 事件曝光6個月后,無錫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稱,他們千方百計聯系張藝謀和陳婷,并派出工作小組趕赴北京卻找不到張藝謀本人。 張藝謀直面“超生” 12月1日晚,張藝謀首正面回應“超生”事件。張藝謀工作室發表聲明稱,張藝謀承認與妻子陳婷的確育有兩子一女,愿意接受無錫市濱湖區計生局的調查,全力配合政府部門的調查,并依照國家規定接受相應處罰。“由此造成的不良影響,在此向公眾致以誠摯的歉意”。 此外,張藝謀在信中,用半數文字斥責別有用心之人通過非法手段,跟蹤偷拍自己的未成年子女,曝光其家人隱私,炮制并散布“三四個女人,七八個孩子”,“還有若干私生子”、“一個孩子獎勵一千萬”等虛假信息。 無錫宣傳部:張藝謀三個孩子均屬非婚生育 12月3日晚,無錫市濱湖區委宣傳部官方微博發布,張藝謀、陳婷違法生育的事實已查實,兩人生育的三個子女均在兩人婚前已出生,屬非婚生育,男女雙方應分別按照違法生育事實繳納社會撫養費。 負責調查張藝謀“超生”事件的無錫市濱湖區人口計生局向媒體介紹,張藝謀(戶籍地廣西南寧西鄉塘區)與陳婷(戶籍地江蘇無錫濱湖區)生育的三個子女(分別于2001、2004、2006年在北京出生),均未取得計生部門批準生育的證件。 張藝謀和陳婷兩人于2011年9月領取了結婚證。兩人及其子女均長期不在無錫生活。 張藝謀“超生不移民”言論再遭質疑 此外,也有媒體稱張藝謀三個孩子的戶口已上,而張藝謀卻從未受過處罰。 張藝謀工作室12月4日再次通過微博發聲,對于公眾提出為何超生不移民的提問,表示“他是一個中國人,愿意讓自己的孩子也是中國人,而且無怨無悔。” 對于張藝謀的回應,公眾反應分歧明顯。有人認為,張藝謀至少沒有像其他富貴者一樣選擇移民,愛國的他值得原諒。更多的人認為,張藝謀的回答是在轉移焦點,超生違背國策,與是否移民是兩碼事。甚至有網民點評張藝謀式“神邏輯”:本來可以移民國外想生幾個就生幾個,但我冒著超生的風險也要讓他們做中國人——我超生,但不移民,所以我愛國。 無錫警方稱張藝謀三子女上戶手續合法 另外,無錫警方稱“張藝謀三子女上戶手續合法”的報道,再次引發爭議。 12月5日,無錫濱湖區黿頭渚派出所民警對《貴州都市報》記者稱,每個已出生的孩子不能因為家長沒有繳納社會撫養費而成為黑戶。“張藝謀三子女在我所辦理戶籍證明時出示了結婚證及出生證明,符合上戶的要求,手續合法,不涉及違法行為。說我們特事特辦,還真是,但不是大家理解的那樣,我們是特別謹慎的。” |
相關閱讀:
- [ 12-10]衛計委回應張藝謀超生:任何人都不享有生育特權
- [ 12-10]計生局回應張藝謀“超生”:還沒有新的信息公布
- [ 12-10]張藝謀“超生”事件續:仍未提供稅收證明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