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會議為明年定調
2013-12-11 14:02?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黃曉夏 |
分享到:
|
被稱為中國今年“最后一件大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0日在北京閉門召開,會議將分析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總結今年經濟工作并提出明年經濟任務和目標。外界普遍認為,這是中國對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落實會”。“如果世界經濟火車頭步伐加快,德國經濟將露出幸福笑臉”,類似德國《經濟周刊》的樂觀預期昨天并不多,更多人像路透社一樣看到市場對經濟增速的糾結:一個是“眾望所歸”的7%,這會極大調動市場對政府推進轉型改革的期盼;一個是“大失所望”的7.5%,這將極大加重市場對政府仍“走老路”的擔憂。 法國經濟學家梅爾卡達爾提醒說,討論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沒意義,因為中國當下的目標是要找到經濟持續發展與保持良好環境的新模式,而非以前不顧一切追求GDP增速。 中國今年“最后一件大事” 雖然外界早有推測,10日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還是被很多媒體當做“突發新聞”報道。英國廣播公司稱,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深化改革制定出方向后,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0日在北京召開。報道援引新華社的報道說,這次會議將分析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總結今年的經濟工作,并提出2014年經濟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并最終將在明年3月的兩會上公布。日本共同社稱,中央工作會議要開兩三天,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在此次經濟會議上得到確認。 路透社介紹說,中國官方媒體通常會在會議結束后才宣布會議內容。香港亞洲時報在線稱,這個年度經濟會議是判斷當前經濟形勢、定調第二年宏觀經濟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是中共中央召開的最高層次經濟會議。 美國世界新聞網說,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中國今年“最后一件大事”是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此次會議主要一件事就是“派任務”。文章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成為一個中途站,上面連著三中全會,下面接著明年初的兩會。 臺灣《經濟日報》分析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年年開,今年有極大的不同,旨在“落實貫徹”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改革。然而更重要的,是此次會議自身之變,因為此次改革是在深化市場經濟改革的大旗下,提出資源配置由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意味著中國政府管理經濟之變,也令過去該會議主要精力用來“定指標”的做法從此次開始轉變。在韓聯社看來,在本月3日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已經給中國經濟明年定調為“穩中求進”,即相比出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更注重經濟結構調整、減少政府干預、擴大內需等持續發展政策。10日中國發布的經濟數據也成為外界議論此次會議的依據。 法國《新工廠》報道稱,中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率延續了前兩個季度的復蘇勢頭,出口增長也超過預期;11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3.7%,為年內最高水平。這些都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推出更多較大膽改革措施提供了較好基礎。 英國《金融時報》稱,這些“堅實的數據”在中央年度經濟工作會議之際發布,進一步說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狀況良好,也再次打破中國經濟可能放緩的預測。中國領導人承諾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也向此方向邁出了步伐。路透社稱,中國官方剛公布的地方官員考核標準,已不僅僅把GDP增速當作考核重點,也要包括資源、環境成本、債務水平和安全生產以及推動技術創新、就業等。臺灣“中央社”稱,此次會議將著重在發展和改革,并涵蓋經濟體制改革、財政貨幣、房市調控、城鎮化、社會保障等10大改革主題。 德國洪堡大學國際政治學者霍爾特曼10日對《環球時報》表示,“讓老百姓生活好,就是最好的政策”,這一點與發達國家一致。中國的經濟改革舉措表明它對經濟發展思路已經從“量”正式進入“質”的大轉變。 中國增長目標降還是不降? 法國經濟學家梅爾卡達爾10日告訴《環球時報》,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剛閉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可以被視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35年后的一個新轉折,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新模式的探索。 法國《費加羅報》評論稱,法國總理埃羅從訪華中獲得動力,因為他從中國改革成功中獲得了勇氣來繼續推動法國的改革。德國《經濟周刊》說,“如果世界經濟的火車頭步伐加快,德國經濟將露出幸福的笑臉”。文章認為,中國近年來一直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也是德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推動因素,“感謝中國出口和高額外匯儲備”。 德國電視一臺稱,對德國制造商來說,中國就是“一根救命稻草”,特別是德國汽車業,中國對大眾、寶馬的需求越來越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當天,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2014年《經濟藍皮書》,預計2013年中國GDP增長7.7%,2014年中國GDP增長7.5%左右。 馬來西亞《星報》稱,為領導層提供政策建議的中國高級政府智庫仍在辯論政府是否應將2014年的GDP目標從今年的7.5%降至7%。國家信息中心和中國社科院都建議調低目標,稱這有利于促進改革,避免地方政府一味追求高增長率。不過,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等其他智庫建議保持7.5%的目標不變,他們認為,如果調降增長目標,可能會對投資信心產生一定消極影響,也會引發經濟進一步放緩風險。“中國2014年增長目標降還是不降?”美國CNBC網站10日的問題代表了外界的困惑。文章認為,GDP增長目標被視為領導層實施改革嚴肅性的關鍵信號,同時也反映出明年財政和貨幣政策的走向。 蘇格蘭皇家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高路易認為,在許多國家,增長目標與實際增幅相比存在差異,但在中國,增長目標更像一個經濟增長底線。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10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對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國外輿論通常首先關注中國經濟三駕馬車中的進出口問題,即中國是否還能為世界的經濟穩定地貢獻市場性力量,因此,它們一般會關心中國經濟能否延續過去10年的高速增長態勢。梅爾卡達爾不久前在法國《費加羅報》上撰文說,“中國當局宣布的改革對于我們來說可能是中國新一輪經濟大發展的前奏,未來幾年可能將再次讓我們驚訝”。 中國經濟面臨的“考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學者尹中立10日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說,這是新領導層上任后第一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回顧過去一年,經濟工作一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強調經濟結構調整,此外就是對產業結構升級要求更高,而且更強調落實。 在過去一年中,各種配套的改革措施實施力度都比較大,過去往往只是在文件中提到而很難落實。“美麗新世界”是德國交易網10日對中國經濟的展望。文章認為,中國共產黨11月推出了新的改革計劃。經過多年的改革成功,中國政府力求向上突破。在社會改革上,中國也將進一步開放,特別傾向于低收入階層。政治改革上,遏制腐敗和裙帶關系。中國的改革是成熟和勇敢的。 臺灣《經濟日報》稱,來年是中國經濟的大變之年,要看其怎么去變,得透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城鎮化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等三大會議來評估。 倫敦大學學者多德10日對《環球時報》表示,世界各國對中國有不同期許,但沒有一個國家希望看到中國變成一個發展過熱、無度吞噬地球資源的國家。中國在2014年需要投入最多精力的的確是經濟政策。德國學者霍爾特曼認為,萬事開頭難,但“只有龍舞動起來,世界經濟才會更加向前”。(本報駐外記者姚蒙 紀雙城 青木 李珍 王剛 ●馬晴燕 甄翔 玉鵬) 環球時報 |
相關閱讀:
- [ 12-20]外報:經濟會議釋信號 中國經濟依靠改革“正能量”
- [ 12-17]中央經濟會議要求提出改革總體方案與時間表
- [ 12-12]中央經濟會議要求將穩定物價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 [ 12-31]廈昨召開經濟會議指出要下力氣避免房價上漲太快
- [ 11-07]中央經濟會議月底召開 勢必減稅費降低百姓負擔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