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骨
原標題: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國圖展出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于清凡):“古籍普查重要發現暨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特展”11日起正式在國家圖書館展出,該展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2007年,中國正式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此后,國務院先后頒布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共11375部古籍入選。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于今年3月公布。
展覽從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1516部古籍文獻中精選110余部極具代表性的古籍珍品,包含甲骨文、敦煌遺書、宋元舊拓、古代輿圖、民族古籍和外文善本等。
甲骨文作為重要出土文獻首次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展覽集中展示了其中的18件精品,同時配以拓片和內容豐富的展板,介紹甲骨的發現、釋讀和科學發掘,并繪制“中國甲骨收藏分布圖”、“海外甲骨收藏分布圖”,使廣大讀者更加深入了解甲骨收藏、研究等情況。而彌足珍貴的稿本和抄本也同時亮相展覽,包括收錄蒲松齡南游寶應、高郵時擔任孫蕙幕僚期間,代寫的書啟、公文、諭告等文稿的《鶴軒筆札》以及清內府四色抄本《江流記》等。
另外,特展還展出了古籍普查新發現的重要古籍50余部,其中,西藏博物館藏元至元第三帝師達瑪巴拉大都刻本《釋量論》的發現,推翻了元代未刊印藏文文獻和明代以前無藏文印刷實物的舊說,更充分說明了元朝中央與西藏地方政權的密切關系。四川省圖書館藏明陳洪綬刻《水滸葉子》是極負盛名的版畫杰作,為明末初刻,形象逼真,刻繪精致,此前一直未被《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收錄。另外還有目前中國民間發現的唯一一部金陵本全本《本草綱目》等。
展覽將持續至12月25日,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清內府四色抄本《江流記》

拓片-明拓本《王居士塔銘》

輿圖-清彩繪本《運河圖說》

《釋量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