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12月11日電 (周迪迪)“智能手機用戶可以通過安裝地震預警手機軟件,實現自助式地震預警服務。該地震預警軟件的成功研發及逐步升級,將為破解信息接收上的‘軟肋’提供幫助。”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11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12月10日,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認證微博發布由該所提供的手機地震預警軟件可以升級的消息。升級后的地震預警軟件具有LBS地理位置服務功能,信息更精準,更加智能化。11日,王暾接受記者采訪,進一步證實了該消息。 據王暾介紹,這次上線試驗運行的智能手機地震預警自助式應用平臺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預警中心建設了專門面向手機的預警信息發布平臺,二是開發了與平臺匹配的手機預警信息接收軟件。智能手機用戶可以通過安裝地震預警手機軟件,實現自助式地震預警服務。 該軟件具有三個基本特點:一是自助式注冊。安裝該軟件后,用手機號碼作為賬號,2—3分鐘即可完成注冊;二是自主設定觸發閾值。升級后的軟件已從過去的震級觸發變為烈度觸發。地震發生后,可自動測算用戶所在地地震烈度,根據用戶設定的觸發閾值情況進行預警;三是自動跟隨手機位置。新版軟件具有LBS地理位置服務功能,用戶可就近接收國內已布局地震預警系統區域的地震情況,只有當對用戶有影響或危害的地震發生時才會觸發預警警報。 “中國智能手機用戶目前已超過5億人,通過智能手機接收地震預警警報的條件已經成熟。”王暾告訴記者,在四川省科技廳、成都市防震減災局、成都高新區等的支持下,該所自2011年起開始研發智能手機地震預警自助應用平臺,目前已基本完成平臺建設及接收軟件的研發升級工作。 據了解,此前發布的測試軟件雖然得到了實際地震預警檢驗,但是由于其申請流程復雜、需要人工審核,使得許多網友不能在地震發生時及時收到預警信息。今年4·20四川蘆山地震發生時,盡管通過該軟件及時發布了預警信息,但由于安裝軟件的人數不多,減災效果有限。 “相對于地震預警信息的發布而言,預警信息接收是中國目前地震預警的‘短板’。地震預警軟件的成功研發及逐步升級,將為破解信息接收上的‘軟肋’提供幫助。”王暾介紹,由該所自主研發的地震預警裝置已經部署到國內56萬平方公里范圍,覆蓋了南北地震帶部分區域,以及京津唐、安徽滁州、遼寧海城等區域。(完) |
相關閱讀:
- [ 09-12]福建全省將逐步建立健全地震預警系統
- [ 09-12]閩將健全地震預警系統 公共文化服務廈榮膺示范城
- [ 08-13]我地震預警系統基本覆蓋南北斷裂帶
- [ 06-23]國產地震預警 技術出口印尼
- [ 05-15]地震預警系統五年覆蓋全國 計劃投入20億
- [ 04-24]國產地震預警設備運抵災區
- [ 04-23]時不我待,下好“地震預警”這盤大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