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12日電?11日晚,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2014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根據這一安排,春節、國慶將放假7天。此外,除夕再次成為工作日,春節放假從農歷正月初一開始。12日,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假日制度改革課題組負責人蔡繼明做客新華網訪談室,解讀2014年節假日安排是如何制定的。蔡繼明表示,旅游支出以及旅游業收入的變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公眾收入的影響,跟假日制度并沒有直接的、本質的關系。 新的放假方案對經濟發展會產生哪些影響呢?蔡繼明說,放假制度當然對旅游的發展會有一定的影響,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過去放假更多地考慮到的是經濟利益,而且在經濟視角里面更注重的是旅游。從 1999年開始推行的三個黃金周,所謂黃金周重點說的就是旅游業,在這期間可能出行的人數大幅度增加,旅游的支出大幅度的增加,從而賺得鍋碗瓢盆都滿滿的,這就是黃金周的本來含義。但是這些年我們注意到黃金周對旅游業正面的效應實際上是被夸大了,所謂夸大就是旅游部門以及統計部門只報道黃金周這七天的收入,出行的人數逐年增加,今年已經到了 4億多人次,收入由原來的幾百億現在已經到了兩千多億,這樣給人的印象黃金周確實起到拉動的作用。實際上黃金周是一個集中消費,黃金周之前和黃金周之后,會和黃金周期間的消費形成巨大的反差。如果說黃金周期間門庭若市、供不應求,那黃金周前后一定是門廳冷落、門可羅雀,而且我們計算經濟的增長,不可能只計算一年兩個黃金周甚至三個黃金周,我們要看全年 52周平均下來再來看它的增長速度。我們再比較1999年之前和1999年之后,在這 20年里面如果分成兩段的話,前面沒有黃金周,后面實行了黃金周。我們會發現這個旅游行業收入增長的復合增長率基本上是保持不變的,沒有明顯的變化。那至少你不能證明黃金周是拉動了旅游業的增長,這是一個總體的、宏觀方面的數據。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其實黃金周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大的。 蔡繼明說,先從經濟的角度,對于旅游業、旅游部門、旅游企業來說,這種節假日造成的消費高峰,供給能力是滿足不了的,一定是供不應求,是超負荷的。要達到供求平衡的話平時一定是嚴重的供過于求,企業不可能經受這么大的高低起伏的沖擊,它要應付黃金周期間的這種巨量的消費需求,就要擴大生產能力,平時就會造成嚴重的浪費。因此,供不應求是黃金周不可避免的結果,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消費者享受到的服務質量必然會下降,投訴增加,這是對旅游業自身來講。從外部來看,黃金周期間造成公眾集中出行,對我們的旅游景區會造成嚴重的破壞。 ?蔡繼明介紹,大量的旅游景區的負荷率有些都超過最大負荷率的十倍以上。像故宮一天的接待量就將近 10萬人,遠遠超過它的負荷,這對著名的旅游景區會造成巨大的破壞,從而也導致旅游業不可能可持續地發展。再從行業的角度來看,黃金周期間盡管旅游業的收入增加了,但是制造業呢?金融,包括股票、證券、外匯、期貨,所有這些部門的營業都受到了嚴重的沖擊,那么他們的經濟損失恐怕遠遠不是黃金周旅游部門的收入能夠補償的。 所以這幾個方面來看,黃金周的負面影響遠遠地超過了它的正面影響。因此,不僅是2008年取消一個五一黃金周沒有對我們的旅游業產生負面的影響,甚至從那以后的旅游收入反而增長了,增長率反而提高了,這也是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做支撐,可以肯定的是,五一黃金周的取消沒有造成負面影響,旅游收入之所以增長,首先國民收入在增長,人們的旅游消費支出也會相應增長。 “說到這里,我就是要強調,人們的旅游支出以及旅游業收入的變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受人們收入的影響,跟假日制度并沒有直接的、本質的關系。所以這次 2014年的假日調整,幾乎不會產生什么任何負面的影響,因為它無非就是減少了一定的挪用雙休日的次數,也就減少了那么一兩個為期三天的小長假,另外那兩個長假期又沒有發生變動,所以負面影響應該說基本上不會產生。”蔡繼明說。 |
相關閱讀:
- [12-11] 專家解讀2014年節假日放假安排
- [12-12] 福建春運火車運行圖大調整 增多趟假日動車
- [12-12] 2014年節假日放假安排出臺 超長工作周成歷史
- [12-12] 專家:網友吐槽除夕假日取消不夠理性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