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衛計劃直指中國 安倍黷武形象分毫畢現
2013-12-12 13:3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藍曉梅 李艷 |
分享到:
|
日本11日再次向國際社會擺出一副“堅決抵抗中國”的架勢。根據日本政府當天透露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及《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草案內容,日本將組建一支水陸兩棲部隊,加強應對與中國的島嶼爭端。而為了防備中國防空識別區的“威脅”,日本決定在沖繩增加20架戰機,并購置新型預警機提高空中監視能力。安倍還希望借助這些“歷史性文件”提升日本地位,讓日本在全球安全方面“施展拳腳”。這使得外界眼中一個“黷武”國家的模樣越來越清晰。《紐約時報》11日稱,從戰略草案中可以看出,日本距離20年前那個甚至不愿承認有軍隊的和平主義國家有多遠。在日本政府的鼓噪下,日本輿論也是“戰鼓隆隆”,有關日中將陷入沖突的猜測紛至沓來,有的甚至給出諸如“2014年1月”之類的確切時間。“為避免東亞陷入戰爭,日本必須邁出第一步”,瑞士學者拉赫曼提出這樣的忠告,他還建議日本天皇應該去韓國慰安婦紀念碑和中國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致歉,“那樣才能宣布二戰真正的結束”。 安倍針對中國搞擴軍???? ???? “日本防衛計劃瞄準中國及島嶼爭端”,路透社11日以此為題稱,日本周三透露出的最新防衛計劃提出,將組建一支水陸兩棲部隊,并在靠近日中爭議島嶼的西南地區部署無人偵察機。自去年12月重新執政以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要求重新審定防衛政策,承諾加強軍事力量,提升日本在全球安全方面的地位。日本執政黨自民黨議員11日在會上向記者展示了《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兩份草案,最終版本將于下周二公布。草案以中國試圖用武力改變現狀引發憂慮為由,稱日本將“針對中國海上和空中活動的快速擴展和強化,做出冷靜而堅決的回應”。???? ???? 共同社報道說,安倍11日出席在首相官邸召開的有關安保和防衛力量建設的專家會議,會議審議同意了政府制定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和新《防衛計劃大綱》概要。日本政府當天還匯總了未來5年實施的《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概要。該計劃的特點是反映了日本在釣魚島周邊與中國的對立,提出引進新型空中預警機和無人偵察機,加強警戒監視體制。日本新聞網稱,概要顯示,日本陸上自衛隊將進行整編,新設“陸上總隊”以作為陸上自衛隊的最高指揮系統。為強化沖繩西南諸島的防衛,日本還將增設機動師團,并創建水陸兩棲部隊。以“水陸兩棲部隊”的名稱代替“海軍陸戰隊”這一敏感名稱,可以避免修改憲法的麻煩。?????? 中國新設的防空識別區也成為日本擴軍的借口。《讀賣新聞》報道稱,為了加強對釣魚島等島嶼的防衛能力,日本將把部署在航空自衛隊那霸基地的F-15戰斗機部隊由目前的1個飛行隊增加至2個,主要是為了應對中國在防空識別區內的戰斗機緊急升空。這意味著將在沖繩增加部署20架戰機。在《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中,“應對離島攻擊”是一個核心,“優先完善防衛力,以實現有效抑制以及應對的前提——確保維持海上與航空優勢”。???? 航空自衛隊還將購入可垂直起降的“魚鷹”運輸機。???? ???? 《紐約時報》11日說,日本防衛草案稱中國軍隊快速擴張和朝鮮核武器、彈道導彈實力的增強是日本推進戰略再平衡的主要原因。草案專門強調,中國“侵入”爭議島嶼周邊水域,近期還宣布設立防空識別區,這都構成日本的安全關切。“德國之聲”稱,中國已成為日本最大“假想敵”。安倍上臺以來,日本不斷加強軍備,調整戰略部署,以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對“中國威脅”的渲染難掩安倍政府的野心。美國《商業周刊》11日稱,在對華關系緊張背景下,日本試圖加強軍工產業。日本新防衛計劃和首份“國家安全保障戰略”草案提出,日本將提升軍工產業在全球的競爭力,并考慮是否修訂武器出口禁令。路透社說,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提出,要培養民眾對國家的熱愛,在高等教育機構擴大安全教育。此舉可能進一步引發批評者的警惕和不滿,他們認為鷹派的安倍是一個民族主義意識形態分子。針對日本的動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1日表示,中方正密切注視日本的安全戰略和有關政策動向。日方對中方正常的海空活動無理指責,渲染“中國威脅”,有著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我們敦促日方重視亞洲鄰國的安全關切,走和平發展道路。 日媒散布日中沖突論 安倍當局不斷制造緊張之際,日本輿論也是戰鼓聲聲。香港《南華早報》11日報道說,隨著中日因東海爭議島嶼引發的軍事緊張局勢不斷升級,日本媒體有關日中將陷入沖突的猜測甚囂塵上。《每日新聞周刊》8日援引一名外交官的話表達了對北京可能“故意”制造事件的擔心。這名外交官稱:“我擔心他們可能會迫降民用飛機,并把機上乘客當做人質。”???? 報道猜測日中雙方最早可能會于2014年1月發生軍事沖突。???? ???? 朝日新聞社下屬的《周刊朝日》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中國可能會通過瞄準運輸燃料的日本油輪來壓制日本。該人士表示:“日本依靠海上運輸獲得石油及其他自然資源,沒有比中國瞄準日本油輪更糟糕的了。”《朝日藝能》則假定了一個具體場景:2014年1月的一天,2架中國殲-10戰機“侵犯領空”,日本沖繩那霸西南航空混編團所屬的204飛行隊2架F-15戰機緊急升空應對,中國殲-10發射短程導彈,日本一架F-15躲過導彈,另一架戰機開火擊落中國的殲-10……中日目前的外交僵局進一步加劇了局勢不確定性。 《日本時報》以“缺乏溝通渠道凍結了與中國的對話”為題稱,美國副總統拜登日前呼吁日中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渠道,避免海上糾紛危險升級。但亞洲兩大國之間的分裂如此之深,彼此之間幾乎沒有溝通。安倍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執政都差不多一年時間,兩人只有一次談話,歷時不過幾分鐘。日中兩國外長14個月沒有進行正式對話。兩軍、兩國海監部門的溝通幾乎為零。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日本外務省高級官員表示:“兩國過去溝通渠道非常多,但現在都停下來了。” 針對日本媒體散布的“中日沖突論”,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日本所研究員劉軍紅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日雙方在某個點上確實存在沖突的風險。但從現狀來看,日本經受不起任何沖突的風險;而中國則主張和平崛起,因此中日沖突的風險應該可以避免。劉軍紅強調,日本是一個處于下降趨勢的國家,即使進行軍力擴張也只能是有限的,而且也不可能通過軍力提升來達到扭轉其東亞地位的企圖。 瑞士學者建議天皇到中韓致歉路 透社11日以“中國陰影籠罩日本—東盟峰會”為題稱,本周晚些時候日本和東南亞國家領導人在東京舉行峰會之際,房間里一個明顯的大象就是未被邀請參會的中國。一些東南亞國家與中國有南海主權糾紛,日本希望在安全層面上進一步加強同東盟的關系,以對北京形成牽制。一名熟悉有關外交戰略的日本政府官員表示:“我們要讓這個亞洲大塊頭的鄰國認識到世界的主流是自由市場、民主和人權。這才是未來,這也是我們要在峰會上發出的主要信號。”“從加強經濟建設、保護國際規則、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亞洲繁榮的角度說,目前在亞洲沒有其他領導人比這二位身上的責任更大了。” 新加坡《海峽時報》10日所指的正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該報當天評選兩人為今年亞洲年度人物,呼吁他們帶領兩國進行接觸,避免沖突。“為避免東亞陷入戰爭,日本必須邁出第一步”,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榮譽教授讓·皮埃爾·拉赫曼向日本提出這一建議。他8日對英國《金融時報》說,邁向2014年的東亞有陷入1914年歐洲局面的巨大風險。安倍不光是一個民族主義者,同時也被視為僵化、不妥協的鷹派分子。二戰在東亞并未真正結束,日本并不像德國一樣跟鄰國實現了和平。日本能從德國身上學到很多,特別是可以借鑒前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跪拜致歉的做法。戰后日本裕仁天皇訪問了許多戰時的敵國,卻沒去受害最深的東亞國家。如裕仁天皇之子明仁天皇能去韓國慰安婦紀念碑和中國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致歉,那才能宣布二戰的結束,通往21世紀的和平之路才會通暢,雖然仍可能面臨很多挑戰。??? |
相關閱讀:
- [ 12-08]印度東向戰略出新招 日本防衛大綱埋爆點
- [ 12-07]日媒:日本防衛省表態將不會擴大防空識別區
- [ 12-06]日本防衛相將訪問菲律賓 視察自衛隊救援工作
- [ 11-30]日本防衛大臣下周訪問菲律賓
- [ 11-29]日本防衛高官對情報部隊“別班”曝光反應不一
- [ 11-27]日本防衛新大綱概要出爐 自衛隊擬加強周邊戒備
- [ 11-22]日本防衛省將赴菲救援行動命名為“朋友作戰”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