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國經濟十大看點 凸顯改革和風險意識
2013-12-14 07:25? 劉育英?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12月13日電 題:2014中國經濟十大看點 凸顯改革和風險意識 中新社記者 劉育英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3日在北京閉幕。這次會議召開于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也被看做是2014年對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在明年改革與發展的政策中,對糧食安全、地方債、不帶后遺癥的速度等的論述,凸顯中國決策層防范風險的意識。 ——經濟運行存下行壓力 會議認為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同時,也面臨重重困難,如經濟運行存在下行壓力,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嚴重,結構性就業矛盾突出,生態環境惡化、食品藥品質量堪憂、社會治安狀況不佳等突出問題仍沒有緩解。對于世界經濟,會議認為明年復蘇態勢緩慢,新的增長動力源尚不明朗。 ——依靠自己保口糧 “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成為明年六大任務之首,觀察人士認為“這是史無前例”的。 過去三年中國三大主糧(玉米、小麥和大米)進口增長較快,糧食供應結構發生變化。會議強調,必須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糧,集中國內資源保重點,做到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防控債務風險 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首次把地方政府債務單列出來作為一大工作任務。此前中組部已要求將地方債納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會議稱,著力防控債務風險,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加強源頭控制,嚴格政府舉債程序,省區市政府要對本地區地方政府性債務負責任。 ——不折不扣化解產能過剩 2013年中國出臺最嚴格的化解過剩產能方案,將化解產能過剩與地方官員“官帽”掛鉤。此次會議提出,必須不折不扣執行好中央化解產能過剩的決策部署,此外還要重點抓好化解產能過剩中出現的下崗再就業問題。 ——不會帶來后遺癥的速度 會議提出明年經濟工作的基調是“穩中求進”,但更強調要全面認識持續健康發展和生產總值增長的關系,不能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生產總值,要抓住機遇保持國內生產總值合理增長、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后遺癥的速度。 ——加快推進自貿區談判 2013年,多個自貿區和投資協定談判向前推進,包括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談判,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中日韓自貿區第三輪談判等。會議稱,加快自貿區談判,穩步推進投資協定談判,營造穩定、透明、公平的投資環境。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建設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 ——就業、住房、環保三大民生保障 中央經濟工作會繼續將民生作為明年六大任務之一,共提到三個方面。就業方面,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和化解產能過剩中的下崗再就業。住房方面,增加保障類住房供給。在環境方面,加大環境治理和保護生態的工作力度、投資力度、政策力度。 ——加強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 會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領導下工作。各地區各部門都要指定一個機構負責改革工作,主要領導同志親自抓。 ——寓改革于調控之中 對于明年的宏觀經濟政策,會議提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是中國連續第四年實施這一組合。 會議稱,無論是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還是其他各項政策,都要同全面深化改革緊密結合,用改革的精神、思路、辦法來改善宏觀調控,寓改革于調控之中。 ——改革不能一哄而上 會議對改革的實施提出具體要求。方向明、見效快的改革,屬于地方和部門可以授權操作的改革明年和近期就可推出;涉及面廣、需要中央決策的改革,要加快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制定具體改革策略;對認識還不深入、但又必須推進的改革,要大膽探索、試點先行;對全會提出的一些需要推進的制度性建設,需要修改完善法律的也要加快研究、盡快啟動。(完) |
相關閱讀:
- [ 12-13]中國經濟人物征評活動組委會蒞臨福建綠騰實地考察
- [ 12-12]中國經濟網專訪朱清談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
- [ 12-11]權威機構普遍預測:明年中國經濟增速將低于今年
- [ 12-11]積極擴內需增跨境投資 中國經濟向好符合世界利益
- [ 12-11]中國經濟網:2013年“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在榕舉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