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干預淡出 中國樓市調控由堵轉疏
2013-12-14 07: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 龐無忌)被視為未來一年中國宏觀政策“風向標”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3日在京閉幕。過去兩年反復強調的“堅持房地產調控不放松”并未出現在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的官方新聞稿中。 相關專家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樓市調控的“缺席”也意味著行政手段的淡出和對市場思維的重視。未來,中國官方對樓市的干預將主要通過疏導供求而非圍堵需求的方式進行,避免過去“就房價調房價”所招致的報復性反彈重演。 事實上,從今年10月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到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再到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樓市調控”字樣屢屢“缺席”中國高層重頭會議。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是如此。該會議指出,努力解決好住房問題,探索適合國情、符合發展階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做好棚戶區改造。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分析,近期一系列高層會議均未提及“樓市調控”,意味著中國樓市政策思路的重大調整,中國的住房將真正意義上地走向“雙軌制”。 陳國強表示,今年以來,決策層已明確釋放出“保障性住房由政府提供,商品房等多層次需求交還市場”的雙軌制住房供應體系。隨后歷次高層會議均在保障性住房領域著墨較多、而對“樓市調控”則甚少提及,陳國強認為,這意在強調政府在房地產市場中的作用是以提供保障為主,與市場主導的商品房“雙軌”分離。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以限購、限貸等手段主打的樓市調控政大多以行政手段干預商品房市場。雖已提及保障與商品房的雙軌制,但事實上,“雙軌”均在政府掌握之中,未實現分離。專家指出,樓市調控的“缺席”也意味著行政手段的淡出和對市場思維的重視。 除對政府角色的重塑外,以改善供給而非簡單遏制需求入手“開藥方”也成為此次會議中,樓市政策出現的新趨勢。 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指出,以往的調控以“堵”需求為主,但今年的高層會議大都更為強調增加住房供應,以疏導供求關系。不再只是“就房價調房價”也能防止調控后房價出現報復性反彈。 中央經濟工作會提出,特大城市要注重調整供地結構,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容積率。臨近今年年末的一輪涉及近20個城市的樓市“調控潮”中,包括北京、上海等多地也將增加土地和住房供應作為當地調控的主要措施之一。 在經歷了一年多的升溫之后,中國房地產市場在今年年末出現“退燒”的跡象,70個大中城市房價環比漲幅不斷收窄,房地產開發投資、銷售等增速也跌至年內低點。 顧云昌認為,在宏觀層面的政策引導下,明年中國房地產的投資、銷售、房價等漲幅都會持續放緩。許多一二線城市在今年第三、四季度土地成交大漲,明年形成供應后將能增加大量的新盤入市,改善供需、緩解房價上漲壓力。 而面臨供應過量和高庫存壓力的許多三四線城市今年土地供應增長平緩。顧云昌稱,這些城市的供給減少,也意味著未來房地產市場上,區域冷熱不均的分化將有望縮小。 不過,專家提醒,雖然在多個高層會議中,“調控”未被提及,但并不意味著現有的調控政策會廢止。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大城市,一旦調控終止極有可能面臨房價暴漲的局面。各地仍然會根據自身情況制定或緊或松的樓市政策,不過以往“北京生病,全國吃藥”的狀況將不會繼續。(完) |
相關閱讀:
- [ 11-01]樓市調控長效機制將出臺 預測或會減少行政干預
- [ 10-23]應杜絕行政干預司法的“求情函”
- [ 08-19]山西男籃轟體育局行政干預:喪失政府機構應有素質
- [ 07-14]媒體稱中國足球遭行政干預人禍不斷 須重大變革
- [ 06-07]行政干預網簽力度加強 房價正出現“明降暗升”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