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達·赫南德茲(Linda Hernandez) 曾是一所小學的音樂老師,自去年被學區裁員后就一直待在家中,她和同是教師的丈夫有一個7歲的女兒,家中一切花銷都需要靠丈夫不高的薪水支撐。最近,她又懷孕了,只是這孩子不是她和丈夫的,而是遠在中國的一對夫婦的——她出租自己的子宮,換句話說,她是代孕母親。 赫南德茲看到報紙上的廣告后,到一家專業機構報名,經過一番身體檢查和各種測試后,成為代孕母親。她的決定得到丈夫的大力支持,他們夫婦表示,能為那些非常想成為父母、但未能如愿的夫婦盡一份力,感到非常高興。當然,他們也得到一筆三四萬美元的酬勞,這筆錢讓他們在還掉信用卡債務的同時,還可以給自己的孩子買一架二手鋼琴。她女兒像她一樣有音樂天賦,夢想將來有一天登上卡內基音樂廳的舞臺,成為職業鋼琴家。但由于家境不寬裕,她只能帶著女兒到教會練琴。琳達眼睛中閃著淚花表示:“上帝傾聽了我和女兒的禱告,我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我做的并不只是為了錢。” 赫南德茲向《環球時報》透露,來自中國的媽媽是一位女商人,不僅在她懷孕期間經常看望她,給她和孩子買食品和禮物,而且當這位女商人知道她代孕的所得報酬后,又給她一個紅色信封,里面居然是一萬美元現金。琳達感激地說:“那位太太真的很慷慨,愿上帝祝福她和她的家人。”像赫南德茲這樣30出頭、育有自己孩子、具備一定的教育水準、身體健康、又得到丈夫支持的女性正是代孕母親的最佳人選。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道,每當經濟不景氣時,各代孕、捐卵機構的電話總會頻繁響起,女性們開始出租或出賣自己身體的某個部分,以換取經濟收入。其中不乏傳統意義上的中產階層家庭和教育水準比較高的人。 25歲的亞裔女律師科依·藤源(Chloe Fijiwara)是眾多捐卵者中的一分子,名校加州伯克利大學法學院的教育背景和適當的年齡,使她成為最受歡迎的捐卵者。她表示雖然現在律師樓的工作不錯,但一想到高額的學生貸款,她就頭皮發麻,捐卵子可以快一些還清貸款,又可以幫助別人,何樂而不為?她有幾個不錯的閨蜜也都做了捐卵者,目的也都和她一樣。在美國,加州是捐卵和代孕合法的州,一般捐卵一次可得到3000至5000美元酬勞,但亞裔捐卵者和其他族裔相比人數少,如果是像藤源這樣的高智商捐卵者,往往價格在一兩萬美元以上。 華裔自由新聞撰稿人王悌娜(Tina Wong) 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現在整個社會對代孕和捐卵的看法越來越寬松,即使比較保守的華裔也能比較輕松地看待這個問題。她表示,自己的表妹就是一位代孕母親,她成為代孕母親的理由居然是“非常喜歡懷孕的感覺”。 南加州生殖醫學中心張允仁此前向媒體表示,加州法律雖未禁止捐卵以及代孕為同一人,但生殖醫學界一般建議,捐卵和代孕最好分屬兩人,以保障以后沒有親子和法律上的糾紛。除美國本土外,不少來自其他國家渴望成為父母的國際夫婦是產業中相當重要的客源。據《芝加哥論壇報》報道,在美國經代孕母親生產的孩子每年有1400 多名。據美國最大的代孕機構之一、位于加州恩西娜(Encino) 的代孕母親中心(Center for Surrogate Parenting)2010年的統計數字,104名經代孕母親生產的嬰兒中,有超過24名的父母來自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嬰斯代兒(Hinsdale)的家庭資源顧問中心(Family Source Consultant)主任熱拉·格琳斯沃德(Zara Griswold)表示,以前這個產業的國際父母來自歐洲和拉丁美洲國家,而近些年則是中國。歐洲和拉丁美洲國家法律不允許代孕母親的存在,那些渴望有孩子的父母愿意出10萬到15萬美元來美國尋找代孕母親;而最近來自中國的新客戶愿意出15萬到20萬美元的價格擁有一個美國孩子,這已經被美國人稱為“中國精英階層的新消費”。(駐美國特約記者何方) |
相關閱讀:
- [ 11-09]“獨派”陳昭姿挺代孕制度過激 前“綠委”氣憤離席
- [ 11-02]出租子宮:探訪印度代孕媽媽
- [ 10-16]探訪印度“代孕工廠” 【組圖】
- [ 10-15]探訪印度的“代孕工廠”
- [ 10-03]出租子宮交易在印度蓬勃發展 代孕母親被指都是為錢
- [ 09-24]美國女性為中國富豪代孕:30萬美元可有兩孩子
- [ 09-13]千里尋子遭遇“躲貓貓” 代孕媽媽稱會用一生去尋找
- [ 08-28]印度修改代孕法 孩子無法離境困擾外國求孕者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