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沈陽12月14日電 題:畫匠難尋 中國古建筑彩繪后繼乏人 李高志自稱“畫匠”,他用了十年時間在中國東北搶救性記錄古建筑彩繪。 “當地村民說我們來晚了,三間配殿檐子下畫像小人書一樣的西游記彩繪圖案被鏟下來,涂上了一層紅漆。”李高志回憶曾去內蒙古赤峰某寺廟復原地仗彩畫的經歷時說。 建筑彩繪(傳統地仗彩畫)2011年被官方確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仗(油飾)工藝是用桐油、麻、白面、血料等多種材料在木構件表面上披麻、摟灰,經過近30道工序,對建筑形成特有的一層保護。李高志是目前該項技藝唯一代表性傳承人。 “近些年地方彩畫的破壞性修繕時有發生,很多歷代民間優秀繪畫匠人的孤品就此再也見不到了。”李高志說,一些畫匠圖省事,古建筑上原本有特色的彩畫在修復時被隨意套用“模板”彩畫,因為這樣省時省力。“干完了這個活可以馬上干下一個,這類畫匠就是混飯吃”,李高志說。 李高志的技藝師承父親李松柏,高中畢業后隨父學習全套的傳統地仗彩畫技藝。李高志表示,除了具備一定的美術基礎,畫匠必須了解相關歷史、文化、古建筑彩畫內容的氛圍、典故,才能真正做到“修舊如舊”,這些素養需要長期培養。 目前古建筑地仗彩畫傳承出現了斷檔。“一些古建筑彩畫修復工作是由學動漫的學生完成的。未經過傳統技法的系統學習,自然不知道如何保護原樣。”李高志認為,缺乏指導和監督也造成古建筑彩畫修繕的亂象。 李高志2004年開辦了一家古建筑維修學校,接受過系統培訓的學員由于收入不穩定等原因而轉行,使傳承工作舉步維艱。 活源不足是造成傳承者就業、再繼續傳承的障礙之一,為此,李高志創新推出了適合民居的“彩畫掛屏”,希望民眾對此項技藝加深了解。 2002年至2012年,李高志走訪東北各地調查現存古建筑38處,拍攝圖片550張,錄像200余分鐘。李高志說,東北古建筑彩畫彰顯了歷史上地方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獨特性,對當地民眾有教化作用,這是一項搶救性記錄工作,若干年后這些資料會成為古建筑彩畫修復的重要依據。(完) 作者 王嬴 ? |
相關閱讀:
- [ 12-12]疏運賞鴨人潮 基隆推出黃色小鴨彩繪專車
- [ 12-11]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國圖展出(高清組圖)
- [ 12-01]臺中辦千人彩繪泰迪熊活動 許多民眾全家齊出動
- [ 11-28]重慶車展模特現場玩彩繪秀 引觀眾圍觀
- [ 11-27]臺南警察新村墻面彩繪帥氣 游客爭拍照
- [ 11-26]居民彩繪屋墻追念小貓 頂溪貓社區暴紅
- [ 11-25]花海迷宮遇到彩繪稻田 臺灣桃園處處驚艷
- [ 11-13]臺灣首架觀光彩繪機亮相 101煙火和特色水果吸睛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