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濟南12月14日電 (李欣 楊曉衛)“幾乎每場上座率都在70%以上。”負責運營濟南“省會大劇院”的何鷹14日說,十藝節雖然已經閉幕,觀眾欣賞經典劇目的熱情并沒有冷卻。 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在山東閉幕已接近兩個月,但山東的演出市場依然紅火。高質量的藝術演出加低廉的票價,是高上座率的關鍵。 十藝節閉幕后,開幕主場館山東濟南省會大劇院自10月底繼續“演出季”。西班牙弗拉明戈舞劇《卡門》和芭蕾舞《胡桃夾子》等世界頂級舞臺劇、兒童劇《白雪公主》、李云迪鋼琴獨奏音樂會輪番在省會大劇院上演,一連60余場。 山東演藝集團辦公室主任林凡軍認為,十藝節喚醒了山東觀眾的精品藝術欣賞需求。 “以前,不是不想看這些高雅經典的藝術,而是看不到,也看不起。山東作為孔孟之鄉,這里的人怎么會不愛看好的藝術節目呢?”濟南退休教師薛玉麟告訴中新社記者。 高昂的票價一直是橫在普通觀眾和劇院之間的門檻。十藝節期間,媒體曾轉達多數觀眾的感嘆:低票價應該成為一種潮流!記者在十藝節后對山東省演藝市場采訪發現,在山東省文化主管部門的促進下,這種期待已逐漸變為現實。 記者查閱12月濟南各大劇院的演出票價,幾乎每場都有約5%左右的50元票,半數以上演出最高票價為380元。 身為山東中演公司副總經理的何鷹解釋說,演出上座率高,觀眾樂意買票的原因,依然是因為票價低廉。低票價是為了培養觀眾,如果票價太高,即便高檔劇院就在家門口,民眾也不進來。 曾任十藝節組委會票務管理中心副主任的郝建軍說,十藝節期間,280元是絕大多數普通收入觀眾對演出票價的心理承受上限。他認為,盡管十藝節結束,這個觀眾對演出票價的心理承受標準,勢必較長時間影響人們的購票取向。 十藝節給山東各地留下了一批高水平演藝場館,刺激了山東演藝事業和文化市場持續繁榮。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劉悅坦評價說,十藝節留下的紅利,還在于倡導全民文化概念和簡約辦會風尚。(完) |
相關閱讀:
- [ 10-14]為十藝節取消“公款贈票送票”叫好
- [ 07-12]探訪魯南監獄:高墻鐵窗里的“十藝節”
- [ 05-18]郭樹清:為“十藝節”打造獨具齊魯氣派的藝術精品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