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盡管虹灣宏觀上相對平坦,但是最后嫦娥三號降落的小環境到底是怎樣的地形地貌,還是未知數。嫦娥三號的太陽能帆板在飛行中處于展開狀態,而在著陸前,這對“翅膀”會收回,直到順利著陸月面再展開。
撞擊瞬間考驗設備可靠性 “中國腿”的啟用極大降低了著陸時的沖擊力,但嫦娥三號上的設備依舊面臨嚴峻考驗。 “經過試驗,探測器上的設備能經受著陸時力學環境的考核,即便產生撞擊力,電子設備也能正常工作。”吳偉仁說。 嫦娥三號的太陽能帆板在飛行中處于展開狀態,而在著陸前,這對“翅膀”會收回,直到順利著陸月面再展開。“著陸時太陽能帆板如果展開,可能會被折斷,”吳偉仁說,“我們為嫦娥三號設計了可重復展收的帆板,可以保證著陸安全。” 月塵的存在為這一瞬間帶來了更多風險。月面上有細細的一層塵埃,探測器著陸時很可能激起月塵,對光學敏感器等設備造成影響。科研人員們采取屏蔽網等防塵措施,給探測器的“眼睛”加上了一層保護罩。 (記者趙薇 田兆運 白瑞雪)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