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逐夢記——寫在三峽工程興建20年之際
2013-12-15 17:17? 李斌、劉紫凌、林暉、高亢?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徐家傲 李艷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李斌、劉紫凌、林暉、高亢)三峽逐夢,大江安瀾。三峽效應,延綿至今。百年三峽夢,給人們以太多的啟示。 ——題記 12月14日,是三峽工程開工紀念日。 興建20年,樞紐運行10周年,尤其是11月11日14時第4次成功實現175米蓄水,世紀工程經受了檢驗,百年三峽夢,今日終得圓。 從夢想到論證,從開工到建設到運行,歷經了近一個世紀的漫長時光。 此時此刻,穿越歷史的迷霧,回首來路,遙望前程,人們不禁感慨萬千:三峽夢,就是安瀾夢、光明夢、通途夢、發展夢。萬里長江依舊奔流不息,在一個古老東方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征程上,13億中國人夢想不止,奮斗不息…… 三峽夢,安瀾夢 大壩鎖江,高塔聳天。三峽工程猶如“定海神針”“縛洪長龍” 寬闊江面上,鸚鵡洲大橋飛架南北,兩岸高樓林立…… 武漢造船廠碼頭,一尊漢白玉毛澤東雕像高高聳立。 “毛主席當年就是從這里下水游泳的。”廠里職工介紹。 1956年5月31日,毛澤東在長江再度中流擊水后有感而發,寫下《水調歌頭·游泳》:“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從武漢上溯約500公里,偉人的夢想已經變成現實。 西陵峽畔,三峽工程觀景制高點壇子嶺上人頭涌動,游客絡繹不絕。 登高遠眺,全長2309.47米的三峽大壩猶如鋼鐵長城橫鎖長江,壩后是一汪碧水。 這里就是三峽,就是長江安瀾夢的起點。 水患是中華民族最深重的憂患之一。 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就是一部治水史。 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哺育了華夏文明,也曾洪水泛濫,屢屢威脅兩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距三峽大壩幾公里外,三斗坪鎮老黃陵廟依舊挺立。 這里至今留存著1870年長江大洪水的痕跡——禹王殿內,36根楠木立柱黑黃分明,被洪水浸淹過的下端為淡黃色,江泥至今尚附著在立柱表面裂縫之中。 這是長江有記錄以來的最大洪水。“雨如懸繩連三晝夜”,洪峰流量高達每秒105000立方米。宜昌“盡成澤國”,兩湖地區50多個州縣被淹,后人稱為“數百年未有之奇災”。 從漢初至清末,兩千多年間,長江共發生洪水災害214次,平均十年一次。洪水過后,滿目瘡痍。 近代以來,長江依然桀驁不馴。 1931年,中下游全部被淹,死亡14.5萬人; 1935年,江漢平原53個縣市受災,死亡14.2萬人; 1954年,京廣鐵路中斷100多天,死亡3.3萬人; 1998年,受災嚴重的中下游五省,死亡1562人,直接經濟損失2000億元…… 長江水患,是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 “防洪是天大的事,長江最大的問題就是防洪。”長江水利委員會副主任魏山忠研究長江已有30年。他說,三峽工程僅防洪效益一項就功德無量,“因為沒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作為長江開發與治理的關鍵性骨干工程,三峽工程擁有221.5億立方米防洪庫容。 2010年,每秒7萬立方米;2012年,每秒7.12萬立方米。 運行10年,三峽工程兩遇大洪水,洪峰流量都超過1998年洪水最大峰值——工程成功發揮攔洪削峰作用,為下游攔洪削峰40%,有效緩解中下游地區的防洪壓力。 “過去黃河防洪有手段,長江沒手段,現在感覺長江可控了,至少有手段了。心腹之患基本得到解決,心里踏實多了。”魏山忠說,“哪怕是再遇到像1870年那樣的大洪水,我們也有應對辦法。” 萬里長江,險在荊江。 荊江大堤,是長江水患肆虐的見證地,也是長江防洪的核心區域。 如今,大堤坡岸變成綠化帶,一眼望不到頭。 三峽工程使荊江河段的防洪標準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有效保護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地區1500萬人口、2300萬畝良田。 觀音磯是“萬里長江第一磯”。歷史上,每逢長江洪峰,觀音磯頂承江流,挑殺水勢,無數次化解滅頂之災。信步觀音磯頭,大堤護欄側面伸出兩塊方形石碑,上刻1998年長江大水水位線,基本已同護欄平行…… “九八年大水,荊江河段1700多公里超警戒水位,24處潰口,最高峰時,有48萬人上堤抗洪。”憶往事,荊州市河道管理局防洪科科長張根喜至今覺得驚心動魄,“三峽工程,受益最大的就是荊州。2010年和2012年,如果沒有三峽大壩調控水量,荊江水位很可能會超過警戒水位,后果不堪設想。” “那年,省里領導和各個單位都派人到抗洪前線,沿岸各地更是干部群眾齊上陣,日夜巡堤值守,水利部門的領導干部在堤上一守就是兩個多月,睡不了一個安穩覺。”現任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長、省水利廳廳長王忠法,學的是農田水利專業,曾在長江水利委員會工作20多年,如今擔任湖北省水利廳長已近8年,他對長江水患深有體會。 “長江是世界內陸第三大水系,在國家防洪體系中,長江擺在首位。就長江而言,荊江防洪又是主要問題。一旦發生洪災,會帶來毀滅性打擊。荊江大堤出問題,人口密集的大糧倉江漢平原必然面臨滅頂之災,工業重鎮大武漢也危險了。” “三峽工程巨大的防洪作用,沒有什么語言可以表達窮盡。”王忠法用兩個“不可替代”闡述三峽工程的作用——三峽工程是不可替代的關鍵性水利工程,在長江防洪體系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九八年搞得很緊張,這幾年人們對防洪的感覺完全不同了,即使有洪水也只需專業隊伍就基本可以了,不用民眾上去了。” “修建三峽工程實現了中華民族消除長江水患的夢想,堪稱世紀偉業。”王忠法表示。 “那年我在荊州分洪區里核查情況,人員都已轉移。車開了幾十分鐘,一點聲音、一點生命跡象都沒有,茫茫一片,只有荒蕪。那種只有在夢里才會出現的恐怖場景,我這輩子都忘不了。”同樣經歷九八大洪水的荊州市河道管理局總工程師楊維明說,“三峽工程,最重要是解決了荊江防洪問題,我們都非常感謝三峽工程!” 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堪稱“巨大”。 “三峽工程啟用后,2010年僅減少上堤查險一項,就節省人力成本2億多元。2012年,更是翻倍,節省了4億元。沒有三峽工程,不僅要動員幾十萬人脫產抗洪,還將產生動輒百億計的抗洪成本。”魏山忠說。 |
相關閱讀:
- [ 12-10]湖北副省長或因地產項目違規落馬 曾大規模招商
- [ 12-07]三峽船閘年通過量再破億噸
- [ 12-07]三峽船閘通過量第二次突破億噸 全面刷新通航業績
- [ 11-13]重慶“麥霸速成班”吸引白領 多稱唱好歌有面子
- [ 11-12]“壽司女孩”爆紅 稱再不做事就畢業了
- [ 11-09]三峽大學"壽司女孩"爆紅校園 靚麗容顏宛如女神
- [ 11-08]三峽大學清純可愛“壽司女孩”爆紅校園
- [ 11-08]特警開展保衛三峽大壩反恐演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