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逐夢記——寫在三峽工程興建20年之際
2013-12-15 17:17? 李斌、劉紫凌、林暉、高亢?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徐家傲 李艷 |
分享到:
|
三峽夢,光明夢 “長江滾滾向東流,流的都是煤和油”,三峽工程輸電半徑覆蓋半個中國,“三峽效應”逐步顯現 “改良此上游一段,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逆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近一個世紀前——1919年,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首次提出在長江上興建三峽工程的設想。 時隔5年,他又在“民生主義”演講中提到在三峽可以裝3000萬匹馬力的發電機。 日月斗轉,世易時移。先生的夢想,已然成真:三峽工程不僅“使舟得逆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而且出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應。 左岸電廠廠房內,一個個巨大的圓型平臺引人注目。 “我們現在就站在70萬千瓦水輪機組正上方,它是電站的心臟,有幾十米高。”三峽電廠副廠長李志祥掏出一枚一元錢硬幣,立著放在平臺上。 硬幣紋絲不動。 “一個簡易方法,馬上就能知道機組是否在正常運行。如果硬幣倒了,說明機組運行有問題。” 對中國人來說,70萬千瓦水輪機組,曾是一個可望不可及的夢想。 “以市場換技術,再以技術占領市場”,三峽工程伊始,國家做出依托重大工程促進國內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重大決策。 左岸電廠機組制造進行招標,當時中國只能制造32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技術遠遠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 10年前——2003年6月三峽首次蓄水發電時的情景,李志祥記憶猶新:“當時第一臺機組組裝完畢,進入調試階段。運行時,這臺國外引進的機組發生了劇烈振動。這可是大問題,專家們決定立即停止運行并開始研討解決方案。” “當時心里別提多著急了,沒想到國外的先進技術到了中國就掉鏈子,我們必須擁有自己的先進水輪機技術。”李志祥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近一個月的反復論證、研究和實驗,專家們找到了振動原因。 為改善引進機組的設計缺陷,三峽建設者果斷放棄國外“X”型葉片設計,在世界上首次將“L”型葉片應用于大型水輪機上,不但解決了振動問題,水能轉化效率也進一步提高。 從三峽左岸電站到右岸電站,距離只有一公里多。 這一公里,中國水輪發電機組研制水平跨越了30多年——較早的三峽左岸電站14臺機組的設計制造國產率只有50%,而隨后的右岸電站12臺機組中,有8臺是擁有更高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化機組,地下電站6臺機組的國產化程度更高。 中國人,用了7年時間,跨越了30年的技術差距。自三峽起,中國水電裝備一躍而起。 “很多外國專家來三峽,都豎起大拇指。”李志祥說。 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規模最大的升船機,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閘,級數最多且總水頭最高的內河船閘…… “總結下來,三峽有100多項世界紀錄。”21歲起就在三峽工作的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董事長曹廣晶認為,三峽工程把中國水電施工技術和水平帶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今年10月15日,三峽電廠中控室,數字記錄顯示上游水位170.4米,下游水位65.07米,累計發電超過7001億度。 32臺70萬千瓦巨型發電機組和2臺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合計2250萬千瓦,三峽電站是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相當于6個半葛洲壩電站和10個大亞灣核電站。 普通人對70萬千瓦機組沒有概念。專家介紹,一臺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每秒發電200千瓦時,每小時發電量相當于300多個家庭一年用電量。 “長江滾滾向東流,流的都是煤和油。” 三峽大壩兩側,十多條超高壓線路奔向四方,源源不斷輸送到華中、華東和廣東、重慶等地區,一舉打破了部分地區長期缺電的困難格局,為生產生活注入了清潔的動力。 有人這樣測算:每千瓦時電能創造的平均產值如以8元計,三峽按設計值每年生產847億度電,就能創造6700多億的財富。而2012年,三峽電站全年發電981億千瓦時,占到了中國水電發電總量的11.4%…… 還有人這樣測算:2003年至2012年,按總發電量6291億千瓦時計算,三峽電站相當于替代燃燒2.17億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9億噸、大氣污染物二氧化硫593萬噸及氮氧化物排放167萬噸,節能和環保效益顯著。三峽工程被世界著名科普雜志《科學美國》列為世界十大可再生能源工程。 一位到訪的外賓曾如此評價三峽:“三峽工程是獨一無二的。” 10年來,“三峽效應”不斷顯現。 三峽,輸出的不僅是電力,還包括品牌。 “在世界水電圈子里,三峽得到了廣泛認可。在國外,只要你說是從三峽來的,別人都高看一眼。”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馬振波說。 長期從事長江泥沙、河道演變等研究的武漢大學教授李義天也有同樣的感受:“早年出去開國際會議,說完就完了。現在出去,你說做過三峽大壩,外國人就抬起頭來看你,至少你的話別人有興趣。” 三峽,輸出的不僅是電力和品牌,還輸出人才和模式。 經過長期實踐,三峽工程總結出一套可復制的先進水電工程管理模式。 “三峽是又一個中國水電的搖籃,輸出了很多水電方面的頂級人才。比如溪洛渡電廠和向家壩電廠,從籌備到運行管理,三峽電廠派了大量的技術骨干。”馬振波說。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電站,三峽電廠在冊人員僅為450多人,是世界上人均管理裝機容量最多的發電廠。 三峽電廠中控室,平時只有3個人值班。 值班主任徐云龍在這里工作了10年:“我們5天三班倒,主要和設備打交道,負責把電廠運行好。” “所有機組經歷了第二個年頭的大流量、高水頭、長周期、大負荷運行的考驗,該暴露的問題基本都暴露出來了。”三峽集團機電專業總工程師程永權說,“隨著這些問題的逐步解決,新機組的運行情況將越來越好。” 三峽工程的最大特點就是創新,一個是科技創新,一個是管理創新。 對此,三峽電廠廠長李平詩也頗有感觸。他說:“以前我去美國考察,一個400萬千瓦的電站需要400人管理。如今,三峽電站2000多萬千瓦,也才只要400多人管理運行。” 三峽樞紐運行10周年,恰逢三峽集團成立20周年。 20年來,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國內乃至國際水電行業的龍頭企業,到2013年年底,企業投產裝機容量將達到4000萬千瓦,占全國水電裝機的14%左右。擁有全世界一半以上70萬千瓦水電機組、全國前三大水電站……“三峽”品牌成為世界水電的一面旗幟。 “三峽夢,就是我們三峽人的中國夢,是三峽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力量的夢。”企業成立20年之際,回首非凡歷程,曹廣晶不禁心潮澎湃。 “續寫‘三峽夢’,加快建設國際一流清潔能源集團。”他提出了企業新的發展目標,并莊嚴承諾,“我們將建設好、運行好、管理好三峽工程作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更加充分發揮三峽工程的綜合效益。” |
相關閱讀:
- [ 12-10]湖北副省長或因地產項目違規落馬 曾大規模招商
- [ 12-07]三峽船閘年通過量再破億噸
- [ 12-07]三峽船閘通過量第二次突破億噸 全面刷新通航業績
- [ 11-13]重慶“麥霸速成班”吸引白領 多稱唱好歌有面子
- [ 11-12]“壽司女孩”爆紅 稱再不做事就畢業了
- [ 11-09]三峽大學"壽司女孩"爆紅校園 靚麗容顏宛如女神
- [ 11-08]三峽大學清純可愛“壽司女孩”爆紅校園
- [ 11-08]特警開展保衛三峽大壩反恐演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