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逐夢記——寫在三峽工程興建20年之際
2013-12-15 17:17? 李斌、劉紫凌、林暉、高亢?來源:新華網(wǎng) 責任編輯:徐家傲 李艷 |
分享到:
|
三峽夢,通途夢 綜合效益日益凸顯,“黃金水道”名副其實 660公里深水航道,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面積…… 從壩前登船,溯源而上,波平如鏡。 從急流險灘到高峽平湖,恍如隔世。 “萬噸船隊可以開到重慶。”曾幾何時,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平民百姓,這是中國人對三峽工程寄予的又一個夢想。 長江,中國內(nèi)河運輸?shù)拇髣用},也是聯(lián)絡東、中、西部的經(jīng)濟紐帶,素有“黃金水道”之稱。然而,從重慶到宜昌間歷史上河道狹窄,水流洶涌,礁石林立,巨大的航運潛力得不到發(fā)揮,“黃金水道”在長江上游名不副實。 “西陵峽中行節(jié)稠,灘灘都是鬼見愁。”曾經(jīng)處處是險的川江,如今已是高峽平湖,江闊水深。 天塹變通途。三峽工程運行10年,長江航運發(fā)展之快,超乎人們的想象。 對這種變化,沒有人比船上的“過來人”更有感受。 蓄水時節(jié),三峽水庫水面開闊。 大壩上游幾公里處,秭歸仙人橋錨地——這里是從重慶上游來船過三峽船閘前的停靠地,不少大小船只在這里相依相靠,等候過閘指令。記者連攀帶爬,連過4條船,費了好大勁,才登上一艘5000噸級貨輪。 在長江上航行了23年的張廣陵,是這艘貨輪的船長。 “以前航道條件特別差。水里有很多急流、泡旋、水下礁石、橫流、水位落差,還有很多90度的彎道。”談起往昔,他打開了話匣子,“那時我是舵工,負責掌舵。由于航道狹窄,必須集中精力航行,同時要通過公共頻道不停與周圍的船和信號站保持聯(lián)系,稍有不慎就會船毀人亡。” 一次驚險遭遇,讓張廣陵時隔多年仍心有余悸:“當年我駕駛一艘客輪航行到巫峽河段。航道非常窄,對面駛來一艘拖船帶著很多小貨船。商量好后,決定我們位置保持不變,讓他們先過。結果就在他們的船即將駛過我們時,江面突然冒出一個巨大旋渦,拖船受力后向我們沖了過來。我立刻打舵躲避。盡管如此,我們的船還是被劃了一個大口子。要知道,船上有上千乘客,一旦碰撞,后果不堪設想……” 張廣陵發(fā)出由衷感嘆:“有了三峽工程,航道變寬了,水位提高了,事故減少了,長江航運不再艱難!” 數(shù)字顯示,三峽蓄水極大改善了庫區(qū)航道條件,消除了壩址至重慶間139處灘險、46處單行控制河段和25處重載貨輪需牽引段,航行船舶噸位從1000噸級提高到5000噸級,宜昌至重慶660公里航道等級從三級升級為一級,實現(xiàn)了全年全線晝夜通航。 軀體赤裸,表情痛苦。壩區(qū)三峽展覽館內(nèi),一組生動的纖夫雕塑,仿佛將人們帶回久遠的歲月。 三峽纖夫,曾是三峽乃至長江流域艱難航運的縮影。 他們的身影,因三峽工程而消逝,成為歷史背景板上讓人難忘的一幕。 “自古川江不夜航”成為歷史,年平均貨運量為蓄水前最大貨運量的5倍,船舶運輸成本降低約三分之一……三峽工程發(fā)揮作用,長江終于成為實至名歸的“黃金水道”:船閘貨運總量從2002年前每年2000萬噸水平提高到2011年以來的逾億噸。 1億噸!計劃2030年才達到的運量指標,提前近20年實現(xiàn)。 “航運的噸公里成本以分計,鐵路以毛計,公路以元計,不在一個數(shù)量級上。三峽航運條件改善后,對航運事業(yè)的促進是巨大的。”曹廣晶說。 今年6月17日,世界已建船閘中連續(xù)級數(shù)最多、總水頭和級間輸水水頭最高的內(nèi)河船閘——三峽船閘安全高效地運行10年。累計通過船舶57萬艘次,旅客1001萬人次,通過貨物5.9億噸,加上翻壩轉運貨物,通過三峽樞紐貨運總量達6.9億噸,是三峽工程蓄水前葛洲壩船閘投運后22年過閘貨運量2.1億噸的3.3倍。通江達海,許多貨物被運往世界各地。 談起三峽工程的綜合效益,以前人們往往首推防洪,其次再說發(fā)電、航運。 “防洪仍是首位,其次是航運、供水,最后才是發(fā)電。”在三峽電廠采訪,無論是企業(yè)負責人還是普通員工,都十分清晰地將三峽工程的社會效益擺在首位,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 航運發(fā)展之快出乎意料,供水效應也讓人們有些“刮目相看”。 受季風氣候影響,長江有豐水期和枯水期。每年12月至次年4月是枯水期,長江天然流量約有每秒3000多立方米。 “有了三峽工程,現(xiàn)在即使是在枯水期,也可以維持長江流量在每秒4000立方米以上。”無數(shù)次前往三峽工程進行檢查的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沈國舫說。 枯水期,水庫向下游補水,有利沿江城鎮(zhèn)供水;5月至6月,汛期到來前,三峽水庫騰出庫容,加大下泄流量,有利于城鎮(zhèn)供水和農(nóng)田灌溉取水。 每年6月,是長江中下游農(nóng)作物成長的重要時間,需要有1到2周充足的“桃花水”來滋潤。 “公安是農(nóng)業(yè)縣,防汛任務重。但遇到旱災時,沒有水,最后也會顆粒無收。如今有了三峽水庫,長江水量可控了,農(nóng)業(yè)灌溉也得到了有力保障。”71歲的公安縣原水利局局長甘行松,在公安防汛抗洪第一線戰(zhàn)斗了45年。 2011年,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qū)遭遇數(shù)十年不遇的大面積干旱。三峽水庫實行應急抗旱調(diào)度方式,抗旱補水總量54億立方米,相當于一個接近千萬人的大型城市一年用水量,有效改善了中下游生活、生產(chǎn)、生態(tài)用水和通航條件,為緩解特大旱情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三峽水庫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戰(zhàn)略性淡水資源庫,在長江流域和國家重要戰(zhàn)略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
相關閱讀:
- [ 12-10]湖北副省長或因地產(chǎn)項目違規(guī)落馬 曾大規(guī)模招商
- [ 12-07]三峽船閘年通過量再破億噸
- [ 12-07]三峽船閘通過量第二次突破億噸 全面刷新通航業(yè)績
- [ 11-13]重慶“麥霸速成班”吸引白領 多稱唱好歌有面子
- [ 11-12]“壽司女孩”爆紅 稱再不做事就畢業(yè)了
- [ 11-09]三峽大學"壽司女孩"爆紅校園 靚麗容顏宛如女神
- [ 11-08]三峽大學清純可愛“壽司女孩”爆紅校園
- [ 11-08]特警開展保衛(wèi)三峽大壩反恐演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