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價格虛高現象突出 財政部力推試點破題
2013-12-16 06:58? 李麗輝?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反浪費 政府采購如何規范 本報記者 李麗輝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條例》規定,黨政機關采購貨物、工程和服務,應當遵循公開透明、公平競爭、誠實信用原則。政府采購應當依法完整編制采購預算,嚴格執行經費預算和資產配置標準,合理確定采購需求,不得超標準采購,不得超出辦公需要采購服務。嚴格執行政府采購程序,不得違反規定以任何方式和理由指定或者變相指定品牌、型號、產地。 今年浙江省政府采購中心曾發出通報,對利盟一體機、索尼數碼相機、愛普生投影儀等9個品牌的10款產品,因協議供貨價格高于市場平均價,分別給予暫停協議供貨資格、扣除誠信分數等相應處理。此次通報是有關部門按照規定,對計算機、打印機、一體機、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投影儀、復印機等7個品目,依據中關村電子產品價格監測報告進行市場調查后作出的。 “協議供貨采購中,價格虛高的現象確實比較突出。媒體多次曝光的豪華采購、高價采購事件,大都出現在這種采購方式中。”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說,在采購人與供應商“一對一”的方式下,采購人可以“巧立名目”,花大價錢購買一些超出實際工作需求的豪華產品;供應商則以“產品專供”為由回避與市場價格的比較,抬高協議價格。這兩方面的原因導致了采購價格虛高,造成了財政資金的浪費。 從10年來采購監管的實踐看,政府采購強調公開招標,但不少公開招標反而出現被操控現象,而且公開招標法定時間最快也要40多天。這種既犧牲效率又未真正實現規范的現象,與政府行政體制改革的效能要求嚴重不適應。政府采購的市場規則不完善,導致了高價采購與低價惡性競爭的現象并存。一方面,協議供貨采購中高價問題較為突出;另一方面,企業及產業部門又集中反映,采購市場存在低價惡性競爭問題,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不利于產業發展。 白景明認為,政府采購既不能大手大腳亂花錢,一味追求豪華高檔;也不能“圖賤買老牛”,只為“省錢”而采購劣質產品。到頭來產品不好用,過不了多久又要換新的,反而更浪費。 在日前召開的全國政府采購工作會議上,財政部副部長劉昆表示,財政部正在著力推進各類改革創新試點,以破解部分政府采購項目價格虛高的難題。 批量集中采購,就是利用規模優勢得到更優惠的價格,從而實現財政資金的節約。2012年,中央單位共批量集中采購臺式電腦7.4萬臺,打印機1.8萬臺。其中,臺式電腦中標價格比協議供貨價低了10%—15%,打印機中標價比協議供貨價低了7%—8%,有效遏制了協議供貨的價格虛高。今年,中央單位批量集中采購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增加筆記本電腦、復印機、傳真機、掃描儀、碎紙機、復印紙、空調等7個品目。到11月中旬,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共完成27期中央單位批量集中采購工作,采購預算約7.8億元,中標金額5.8億元,節約資金約2億元。 在大力推進批量集中采購改革的同時,進一步改進協議供貨方式。目前,財政部正借鑒國外簡化采購程序的做法,按照市場可選、價格可比、耗材通用、公務卡支付的原則,運用市場選擇機制和電子化手段,進行新的協議供貨改革試點,并同步開展管理辦法的研究工作。財政部希望通過新辦法,徹底改變現行協議供貨與市場脫節的狀況,杜絕政府采購特供產品、專供產品,遏制“豪華采購”與“天價采購”,進一步提高采購效率。 白景明認為,未來應逐步建立采購結果評價制度,圍繞質量、價格、效率等核心要素,設立科學合理的采購結果評價依據和指標體系,對政府采購的資金節約、政策效能、透明程度以及合法性、公正性進行綜合、客觀評價。 |
相關閱讀:
- [ 12-13]114億政府采購報價最低卻落單 企業訴部委
- [ 12-12]武平人大力促政府加強政府采購管理工作
- [ 11-29]政府采購將有四大改革舉措 公務機票實行"折上折"
- [ 11-29]財政部副部長:政府采購將向實現物有所值轉變
- [ 11-29]政府采購當從需求管理抓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