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之爭:老年節該不該放假? 今年10月13日,中國迎來“常回家看看”入法以來的首個法定“老年節”。然而,因為老年節并無法定假日,離家遠、獨自在外地打拼的人們很難“回家看看”,只能將一份愧疚隱藏心底。因此,“該不該放假”的爭論一直未曾停歇,背后透露的是整個社會對“孝親敬老”問題的重視與憂慮。 正方:老年節應該放假 老年節的意義在于家人團聚 把重陽節確定為法定老年節,是優良傳統與現代法制的結合。我們要把這個節日過得有意義,不能局限于老年人自己過節,而應該家人團聚。法律也鼓勵子女“常回家看看”,但這總需要時間。因此應該考慮為老年節增加一天假期。這不僅是一種福利,對弘揚我國優良傳統也非常有意義。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 放假能保證年輕人有時間敬老愛老 希望政府將重陽節納入到國家法定節假日,把國慶節的3天假期挪出一天作為重陽節假期,再加上周六日,3天時間將有利于子女回家看望父母。此舉將使老年人權益在得到法律上的保證的同時,保證了年輕人有時間敬老愛老。同時,政府應建立健全養老法規制度,建立孝道獎勵制度,形成社會輿論監督機制。 ——中山大學教授蔣明智 應讓節日喚起敬老傳統 應讓節日喚起敬老傳統,因此,主題要跟更廣大的人群結合才能體現出大家在節氣變化中的基本訴求,讓大家去參與,體會節日的魅力。 ——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民俗專家高巍 反方:老年節放假意義不大 假期時間難安排 在陽歷10月份前后,假期有點太密集。如果過完中秋、十一,再添加一個老年節,可能有點亂,或許可以考慮將中秋假期與老年節假期合并,因為兩個節日的意義都是團聚,這樣假期稍長一些還可以讓在外地的人回家。 ——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王忠武 老年節放假與敬老難畫等號 老年節放不放假與敬老愛老之間難以畫上等號。老年節如果真放假,會有多少人真的陪伴在老人身旁?且不說放一天兩天的假究竟有多少實際作用,干我們這一行的,還有那些在外打工的人,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享受假期? ——北京“的哥”劉煒 應將敬老成為全民自覺行動 通過政策的調整引導,使敬老成為全民的自覺行動,如借鑒其他國家的一些成功做法,把尊老敬老作為擇業上學的考核依據,在住房政策上鼓勵子女與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居住,探索建立家有病重老年人的職工享有照料假制度等。 ——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 |
相關閱讀:
- [ 01-29]雨潤被疑借文化圈地:主題公園7成虧損仍投資10億美金
- [ 08-29]福州市文化地圖呼之欲出 構筑市區15分鐘文化圈
- [ 08-29]福州市文化地圖呼之欲出 構筑市區15分鐘文化圈
- [ 08-29]福州市文化地圖呼之欲出 構筑市區15分鐘文化圈
- [ 04-25]廈門力爭用三年時間打造“15分鐘文化圈”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