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的果丹自搬來西寧湟中縣塔爾寺附近居住后,對生活充滿感恩。他自幼信佛,晚年最大的愿望是每天到這所藏傳佛教名剎禮佛。 與往常一樣,果丹與妻子迎著朝陽,繞行、參拜如來八塔。在他們的身側,兩名年輕藏族女子正虔誠地磕著長頭。 離他們不遠處,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教授羅杰正與兩位來此進修的喇嘛比劃著親切交談、合影。 已是隆冬時節,當地氣溫低于零下10攝氏度,塔爾寺門前卻依舊車流不息、熙熙攘攘。這里距青海省會西寧僅25公里,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寺中的酥油花與壁畫、堆繡并稱塔爾寺“藝術三絕”。 自去年底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后,塔爾寺接待游客量直線上升,僅一年的門票收入就超過3000萬元,引起公眾對佛教圣地日益世俗化、商業化的擔憂。 “除了對寺廟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外,游客增加的影響是積極的。我們因此能將藏傳佛教的理念和藏文化的精髓展現給各地、各民族、各界人士,”塔爾寺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羅藏昂秀說。 據他介紹,除游客外,每年來塔爾寺聽經、拜佛的信教群眾多達二三十萬人,他們來自藏族、漢族、土族等多個民族。寺廟向這些群眾免費敞開大門,并歡迎他們跟隨寺里的師傅學佛以凈化心靈。 建寺600多年以來,塔爾寺逐步形成了正規的學經制度,傳授顯宗、密宗經典和天文、歷算、醫學等知識。目前在寺中進修的喇嘛有36位,他們來自拉薩、內蒙古、北京等全國各地,其中有喇嘛進修時間長達五六年,最短的也將在寺中學習三個月。 作為藏傳佛教集大成之地,塔爾寺的活佛們還與南傳佛教、漢傳佛教等各佛教派別進行國內及國際間交流,探討修行方式的異同并互相學習寺院管理及文物保護的方式。 “同為釋迦牟尼的弟子,我們互相尊重。除表達方式不同外我們念誦的經文相同、理念相似,”羅藏昂秀說。他認為,要學習別家的長處,才能更好地傳承藏傳佛教的精髓并將之發揚光大。 為拓寬弟子視野,寺里在藏文經文課程基礎上為未成年學生開設英語課程。僧人在修習空隙掏出手機通話,購買私家車代步,在僧舍上網,已成常見現象。 塔爾寺管理委員會將每年的門票及燈油款收入用于補助寺內777名僧人的生活。30歲以上的僧人每年可得6000元,而參與寺內保潔、保安等工作的僧人每天另有50元補貼。 2009年,青海省將容納4萬多名僧尼的600多座藏傳佛教寺院全面納入社會化管理:同當地農牧民一樣,僧尼能夠享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僧舍通過危房改造得以修繕,無勞動能力者可享受最低勞動保障金。 “無后顧之憂,僧人們才能潛心參佛,”羅藏昂秀說。 自1992年至2013年,塔爾寺用國家撥款近一億兩千萬及自籌資金完成了九間殿等多座古建筑搶險維修及道路、污水工程。明年開春,另有四座活佛院也將完成維修工作。寺院正在改擴建酥油花館,新館建成后參觀者在夏天也將能見到新鮮的酥油花。(記者王文) |
相關閱讀:
- [ 11-24]唐卡亮相北京 被稱為藏傳佛教藝術三絕之一(圖)
- [ 10-24]故宮研究院正式成立 兩萬余片甲骨文有望破譯
- [ 10-12]班禪朝拜薩迦寺
- [ 10-09]班禪舉行火供儀式
- [ 05-22]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主寺楚布寺舉行展佛儀式
- [ 04-05]8名僧人獲得藏傳佛教最高學位格西拉讓巴
- [ 04-05]西藏8名僧人獲藏傳佛教格西拉讓巴學位
- [ 03-09]白瑪赤林:拉薩安全感最高有客觀依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