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副部長:戶籍改革復雜點是和各種利益掛鉤
2013-12-19 07:23:13??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市民:各種資源,包括交通、衛生醫療都承受不了。 原本以人口登記為基本功能的戶籍制度,逐漸附著教育、社保、醫療等諸多社會福利和公共政策,這成為戶籍制度改革的最大障礙。8個月后,鄭州不得不叫停戶籍全面放開政策。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鄭州的戶籍改革,不能算作失敗,而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遲福林:戶籍制度改革,一定要與基本公共服務制度相結合。因為我們現行的戶籍制度下,其實是兩元的公共服務制度安排,如果僅僅是作了戶籍制度改革,而公共服務制度改革沒有配套上的話,戶籍制度改革是很難取得成功。 經濟學家辜勝阻,細算改革利益賬之后發現,依附于戶籍制度之上的城鄉不平等福利,可以達到60種以上,進城之后,福利均沾,這一切,都需要地方政府要有雄厚的財政實力。他坦言,戶籍改革,要解決人往哪里去,也要考慮錢從哪里來: 辜勝阻:人往哪里去,還有一個錢從哪里來,所以現在有研究部門測算,一個農民工的市民化,僅基本公共服務這一塊就需要花十萬塊錢。這樣一個高成本的改革需要成本分擔。 改革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現在,鄭州的戶籍改革依然在推進,今年11月1日起,當地居民暫住證已經升級為了IC卡居住證。作為農業大省,從2010年起,吉林放開農民進城落戶限制,凡是進城農民有穩定居所、穩定就業崗位、穩定經濟來源,就可以進城落戶。 吉林省農安縣農民蔣亮長年在城里打工,打工的收入早已遠遠超過種地,卻一直都是所謂的“農村戶口”。2010年,吉林省放開農民進城戶籍限制,他毫不猶豫地轉成了城鎮戶口。 蔣亮:遷過來最大的好處是對子女比較好。因為農村教育方面,各個方面都不如市里好。還有醫療這方面在醫院能直接報銷,有的時候還得回農村去辦,挺不方便的。 蔣亮說,戶籍制度改革,不單是戶口問題,還涉及到子女上學、醫療、就業等很多東西,讓農民真的能和城里人一樣,能真正變成城里人了。和蔣亮有同樣想法的農民工還有很多,然而,記者采訪中發現,更多的城市打工者更喜歡留住農村的根。在吉林省戶籍制度改革試點城市之一的通化市,普通農村務工者的落戶熱情并不高。通化市公安局戶政支隊支隊長張志剛坦言,戶籍制度改革在推進過程中,并沒有讓農民真正“走出去”和“留下來”。 張志剛:戶籍制度改革以來呢,就是農民到市區城鎮這個量呢不是很大,應該說比例相對比較小,積極性不高。 近期的一項統計發現,吉林省長春、吉林兩市接受調查的農民工中,有七成不愿意放棄自己的農村戶口。35歲的長春某國企員工劉秀山,看上去是典型的城里人,一年收入六七萬元,可他的戶口卻在吉林市老家農村,這意味著他在城里無法享受政府福利。不過,與傳統想法不同,劉秀山根本不想要城里人的福利。 劉秀山:因為農村人吧,就是指著土地養老呢,國家現在對農民這塊,政策啊、待遇啊也都挺好的。就不見得非得想轉。 劉秀山告訴記者,如今城里的小學、中學都已實行免費義務教育,農村戶籍和城市戶籍的小孩入學費用一樣,他覺得已經沒有為孩子轉戶口的必要。另外,即便是城市戶籍,一般居民的養老、醫療等保障水平也不高;而在老家農村,取消農業稅,農民享受種糧補貼,享受新型的農村醫療保險。這樣一來城鎮戶口對農村人的吸引力越來越弱,甚至沒什么吸引力。 劉秀山:比如說,現在種地他有直補,什么費用現在都不收了。再一個農村現在也有醫療啊、補助啊,它也有低保,但是是成年給的。然后呢,農村最起碼吧,他有園子有地,就是沒有工作,其實也能糊個口。然后呢,如果真是有占地了,或是什么樣了。現在國家對農民的土地征收啊,賠償這塊還挺高的。 通化市公安局戶政支隊支隊長張志剛介紹說,由于城鎮化、工業化,近年來農村土地大幅升值,這也使得很多農民即便身在城市務工,也不愿意從農村戶口變為城鎮戶口,因為變成城鎮戶口后就會失去土地,失去分享土地紅利的機會。此外,附著在戶籍上的各種保障和社會福利仍然停留在很低的水平上,這些都導致城鎮戶口含金量低。 張志剛:比方說子女上學、就業、醫療、社保等方面達不到他們在農村那種要求,咱們城區生活配套設施保障還沒有達到使大量的農村人口涌入城區這種承載能力,這也是制約著農村能不能推城鎮化。農民進城以后由于他的就業不穩定,導致他的日常保障來源不穩定,進入到城鎮以后可能出現一個貧困現象,所以他不愿意在城市長期生活。 |
相關閱讀:
- [ 12-18]蔡昉:中國經濟升級遇工資悖論 戶籍改革可解難題
- [ 12-18]戶籍改革重在公共福利均等
- [ 12-18]戶籍改革須剝離戶口福利 特大城市仍是難點
- [ 12-18]戶籍改革7年要邁“三道坎” 各類群體的訴求不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