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持率助推安倍野心 取得初步勝利的安倍旋即開始了更深遠的謀劃。 戰后日本《和平憲法》第9條規定,日本只能走和平建國之路,不能擁有軍隊。雄心勃勃的安倍對此難以忍受,他致力使日本成為不受和平憲法束縛的“正常國家”,為此他不遺余力推進修改憲法及解禁集體自衛權,稱目的是“使日本變成為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更積極做出貢獻的國家”。 為了給修憲強軍一個合適的借口,安倍需要找到日本“被威脅”的理由。他的一個重要策略就是把中國作為假想敵,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當日本的右傾化及增加軍費遭國際輿論質疑指責時,安倍拉來中國“墊背”裝可憐:“某個緊鄰日本的國家每年軍費增長超過10%,而日本只有0.8%。你要是想叫我右翼軍國主義者,那就請便吧。” 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安倍進一步道出了自己的“心氣”:“日本不僅僅希望在經濟領域扮演領導者的角色,同時也希望能夠掌舵亞太安全層面。” 為能在亞太多拉攏幾個“同盟”,以實現“坐大亞太”的野心,安倍不惜加大對東盟“金援”,在一年時間內實現了對印度、泰國、老撾、緬甸等東盟十國的輪訪。再加上與蒙古、俄羅斯、韓國等區域國家領導人的會晤,一個意欲在亞太“合縱連橫”的日本戰略地圖昭然若揭。 12月17日,日本政府出臺首份國家安保戰略,并以此為指導方針修訂了《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這三份防衛政策文件中,無一例外都特別指明了中國。加重對“中國威脅論”的渲染,成為其較之以往更突出的特點。 當天,安倍迫不及待地對修改憲法解釋表達出強烈意愿,他接連反問道:“僅靠個別自衛權能保護國民生命和確保國家生存嗎?在導彈等威脅簡單地越過國界并瞬間抵達我國時,不需要集體自衛權嗎?” 可以說,披著“和平主義”外衣的安倍“軍事學”已原形畢露,而分析認為,“安保三箭”似乎也未能讓安倍滿意,這只不過是其擴軍修憲,擺脫戰后體制,走向軍事大國的一個鋪墊而已。 |
相關閱讀:
- [12-20] 年終觀察:安倍的“進擊” 不怕被叫軍國主義者
- [12-20] 年終觀察:安倍的“進擊” 不怕被叫軍國主義者
- [12-20] 年終觀察:安倍的“進擊” 不怕被叫軍國主義者
- [12-20] 年終觀察:安倍的“進擊” 不怕被叫軍國主義者
- [12-20] 年終觀察:安倍的“進擊” 不怕被叫軍國主義者
- [12-20] 年終觀察:安倍的“進擊” 不怕被叫軍國主義者
- [12-20] 年終觀察:安倍的“進擊” 不怕被叫軍國主義者
- [12-20] 年終觀察:安倍的“進擊” 不怕被叫軍國主義者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