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連續確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江西一名73歲女子確診感染H10N8甲型禽流感死亡。粵、贛兩地確診的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再度讓人們繃緊神經。專家表示:“目前,并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H7N9出現人傳人跡象。” 粵、贛兩地多人確診感染禽流感病毒 廣東省衛生計生委19日通報,深圳市確診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至此,廣東省今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已達6例,其中,12月15日至19日,5天內確診4例。 記者從16日召開的廣東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了解到,專家研判認為,今冬明春廣東散發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風險極高。廣東省副省長林少春說,當前,廣東省已經進入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易發、多發期。 除廣東省之外,香港6日確診第2宗人感染H7N9禽流感個案,患者為一名長居深圳的80歲男子。 另據江西省衛生廳通報,12月6日,江西省南昌市一名73歲女子罹患H10N8甲型禽流感,因呼吸衰竭、休克死亡。 據了解,南昌市這名患者臨床診斷為重癥肺炎,并伴有高血壓、心臟病、重癥肌無力等基礎性疾病,免疫水平低下。患者于今年11月30日收入南昌市某醫院治療,12月6日因呼吸衰竭、休克死亡。患者曾到訪活禽市場,有活禽經營市場暴露史。 沒有明顯證據表明H7N9出現人傳人跡象 據介紹,江西省南昌市出現的首例H10N8病例是經過醫院的一次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上報后才得以發現的。目前,患者的所有密切接觸者未出現異常。專家分析認為,初步考慮該病例為個案,病毒導致人感染和傳播的風險低。 記者了解到,廣東省衛生部門對禽流感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進行了醫學觀察,并給予達菲抗流感藥物預防,目前未發現異常。 但針對廣東“5天確診4例”的頻率,廣東省疾控中心主任、防控專家張永慧說:“經專家組評估,今冬明春廣東省發生散發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風險極高,全省各地均隨時可能有病例發生,珠三角地區尤其需關注。”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表示,廣東天氣轉冷,應加強對H7N9疫情的關注。他認為,雖然香港有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出現輕癥癥狀,并且深圳的活禽市場監測出陽性,但目前還未確認人禽之間的易感性,國內也只有江蘇和上海兩個患者家庭有證據表明H7N9可能實現了人傳人,因此并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H7N9出現人傳人跡象。 鐘南山表示,對于H7N9人際傳播能力的判斷,目前只能夠定位在“非常有限的人傳人”。 專家建議:規范活禽市場 “為減少人感染禽流感的機會,同時防止活禽市場成為流感病毒混合地,嚴格落實活禽市場規范化管理是關鍵。”廣東省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流行病學研究所所長何劍峰說。 12月11日,廣東省衛生計生委發布消息稱,深圳市龍崗區活禽市場環境標本檢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陽性。對此,廣東省已明確要求,加強活禽養殖場的環境衛生和日常管理,嚴禁跨省活禽交易,堅持活禽交易市場“一日一清洗消毒,一周一大掃除、一月一休市”。 上海市商務委和農委根據對禽流感等疫病疫情預測預警和評估,也發布了關于上海實行季節性暫停活禽交易有關事項的公告。公告稱,從2014年起,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公歷四月三十日全市暫停活禽交易。 此外,記者采訪了解到,在廣東已經確診的6例病例中,多數確診時已經“病情危重”,提示禽流感防控仍有改進余地。 廣東省衛生計生委主任陳元勝說:“對有發熱、明顯流感樣癥狀及有禽類接觸史者,一定要在發病48小時內盡早足量使用達菲等神經氨酸抑制劑治療,若因使用達菲不及時導致病情延誤,將嚴肅追究醫院領導和當事醫生的責任。”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溫桂蘭等專家提醒民眾,若出現發燒或呼吸道感染病征,在及時求醫的同時,應向醫生報告個人行程和可疑禽類接觸情況。老人、小孩等近期應盡量避免到活禽市場;禽鳥類的蛋和肉要煮熟后再吃,并盡量不要與禽鳥接觸。 (“中國網事”記者閆起磊 肖思思 高皓亮 程迪) |
相關閱讀:
- [ 12-20]H7N9還未遠走H10N8來了 浙江嚴密監測可疑病例
- [ 12-20]H10N8人感染傳播風險低 京疾控中心提示不必恐慌
- [ 12-19]我國現首例H10N8禽流感致人亡
- [ 12-19]中國疾控中心專家認為人感染H10N8禽流感風險低
- [ 12-18]衛計委:H10N8人感染風險低 與H7N9無直接關聯
- [ 12-18]防控H7N9禽流感 使用達菲不及時追究醫生責任
- [ 12-16]廣東男子染禽流感病情危重 香港衛生部門密切監察
- [ 12-15]廣東新增一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病情危重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