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人不讓談論這件事” 但這場兩個家庭的悲劇在公眾情緒的發酵下已經逐漸演變成網民的搜索狂歡,即使事發近一個月后,一個網絡微博上的“大V”隨意的一條類似信息的轉發,依然在幾分鐘之內能夠被轉發評論上萬次。 與網民宣泄情緒不同的是,事發當事人以及其周邊的人,卻在不斷祈禱事件盡快平息。女童李某某的班主任陽娟曾在摔嬰事件之后不久,對前來采訪的媒體說,李某某平時在學校成績不是很好,但是為人乖巧,和同學之間沒有太大的矛盾,“就算有些打打鬧鬧,但是孩子們之間這種行為還是正常的。”事發后第二天,李某某的母親來到學校,稱女兒因病休學一個月,幾天后又正式為女兒辦理了轉學手續。 不過連續接受了幾批媒體的采訪后,班主任陽娟終于疲憊不堪地拒絕所有前赴后繼從北京、廣州和山東等地趕來的媒體,而學校的態度則更直白:“不要再來采訪了,我們只希望這件事盡快從公眾的視線下淡出,一切都恢復平靜。” 而原來還津津樂道對大批趕來的記者講述李家故事的街坊鄰居們,如今也開始變得不耐煩,甚至會對這些講普通話的外來者進行身份甄別:“你又是從哪里來的記者?你們報紙屬于哪個單位管轄?有記者證件么?” 事發后,他們一度關心這件事的進展,并將其作為茶余飯后的談資,一位住在川維老廠區的婆婆甚至專門訂閱了一份當地的都市報紙,只因為希望能夠從上面了解被摔男童原原何時做手術。不過聊得多了,他們開始覺得煩透了,每一個來的記者都問同樣的問題,回答無數遍了卻還得重復說,“電視臺來一個記者給我特寫,我的臉在鏡頭里顯得那么大。” 在重慶市長壽區川維廠家屬院,女童李某某爺爺居住的地方,這里的主人在12月初就前往廣州另一個兒子家,只是為了躲避記者的采訪和輿論的壓力。而住在旁邊的鄰居只要一聽到講普通話的記者,就會迅速關上房門,“我們什么都不了解,不要再問我任何問題”。 一位居住在附近的老人則悄悄告訴記者,摔嬰事件發生后,“單位(川維廠)接到了上面的通知,一切以官方宣傳為準,不許私下談論這件事。” 遲來的道歉信 2013年12月20日,重慶摔童女孩的父親李江通過央視新聞公開了女兒的道歉信,信的大致內容是:“我是李某某。那天我不該打小弟弟。在家里(我)和小弟弟玩耍時狗狗叫了,小弟弟掉下去了。讓叔叔阿姨傷心了,請叔叔阿姨原諒。” 另外,作為監護人,李江在信上還加了幾句話,“作為父親,我們全家人都感覺很內疚,請對方諒解。”李江透露,他已經將女兒的道歉信交到重慶市長壽區法院。這是李某某一家第一次公開直面媒體,向受傷的男嬰原原一家道歉。原原爸爸李忠生表示他還沒看到這封道歉信,在聽完記者復述的道歉信內容后,李忠生沉默幾秒后反問:“他們為什么不第一時間站出來道歉呢?” 12月16日,原原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做了開顱手術,至今為止手術費用已經花費十幾萬元,但是原原的母親曾燕說,孩子目前依然沒有脫離危險期,下一步的治療還有待觀察。原原的父親李忠生則堅持說自己沒有李某某一家的聯系方式,“就算有也不想聯系,他們連最起碼的誠意和道歉都沒有,所以現在再出道歉信我也肯定不會接受了。” 另一個讓李忠生憤怒的原因是,事發幾天后,女童李某某的父親李江曾和央視透露,自己就算是砸鍋賣鐵也會盡力讓原原接受治療,并表示自己正在賣房和車。但是事實上,除了事發最初幾天的七萬多元捐款之后,李江再也沒有出過一分錢。 之前,李江曾告訴央視記者,自己對女兒摔嬰一事也非常震驚,“直到事發后,女兒依然在家安安靜靜地寫作業,沒有表現出驚慌或者害怕的情緒。”他依然堅持李某某是個正常的女孩,平時在家從沒有表現出異樣。 |
相關閱讀:
- [ 12-16]摔嬰女童爺爺被勸帶孫女看病:我不能丟面子
- [ 12-13]“摔嬰女孩”的平靜讓人不平靜
- [ 12-13]關注“摔嬰女孩”請少些獵奇心態
- [ 12-10]重慶摔嬰事件震驚全國 孩子間過激行為受家庭影響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