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石家莊12月25日電(記者任麗穎 強力靜)據中國氣象局數據,今年以來,中國平均霧霾天數達到52年之最,上海、安徽、江蘇、浙江等13地均創下“歷史新高”。盡管中國政府頻繁出臺“治霾”措施,顯示了決心,但中國的百姓顯然已迫不及待,無所遁形的“霾”讓人們開始自發地采取措施。 北京白領劉嘉今年年初就給家里添置了空氣凈化器,而口罩從去年起已成為日常必需品。 “氣象局經常發布預警,建議市民減少外出,這樣室內空氣就更重要了。好多天無法開窗,只能通過空氣凈化器來緩解一下室內的混濁。”劉嘉說。 記者調查發現,購買“抗霾”商品的消費者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青年中產階層為主,而他們購買的動機往往受到網絡相關信息以及周圍人的影響。 淘寶網近日發布數據顯示,2013年購買口罩的消費者比2012年多181%,空氣凈化器的銷量也增長了131%,全年網民購買對抗霧霾用品共消費8.7億元。 盡管銷量樂觀,但圍繞著這兩件商品的爭議也從未停止。由于缺乏國際標準,國內空氣凈化器質量和效果良莠不齊。不少環保專家甚至表示該商品夸大功效,而防霧霾口罩更是被質疑“心理作用”。 持續不斷的質疑聲讓中國“抗霾”產品消費陷入尷尬境地。 在連續數月被環保部列為”全國空氣質量較差的十大城市”之首的霧霾“重災區”石家莊,大街上戴口罩的人卻并不多。一家商場的電器銷售員表示當地空氣凈化裝置也“乏人問津”。 不僅在石家莊,近來頻繁遭遇霧霾襲擊的西安,以及東部的蘇州等二三線城市居民對待霧霾也采取了消極忍耐的態度。西安市民周彭表示,盡管今年霧霾嚴重,但自己的親戚和同學很少有人購買“抗霾”商品。 “目前還沒有沒購買‘抗霾’產品的打算。先不說它是否科學,這種產品一旦消費起來是沒有盡頭的,一般普通家庭根本不會有這種預算。”石家莊市民張先生說。 與空氣凈化器和口罩同樣遭遇尷尬的還有商業保險,由于不確定霧霾未來的影響,一些中國人開始選擇為自己和家人購買商業大病保險。保險公司也不失時機打出標語:“我們吹不走霧霾,但可以買份保險轉嫁風險”。 石家莊從事6年保險銷售的王小姐告訴記者,目前以“霧霾”作為勸說消費者購買商業保險的理由非常有效。尤其針對剛剛來到這個城市的潛在客戶,結合他們的呼吸體驗來銷售往往都能令消費者動心。 但購買保險轉嫁風險在有些市民看來過于“被動”和“悲觀”,他們還寄希望于國內的空氣質量可以逐漸變好。 “身邊也有人買保險,但心里很別扭,好像交了錢就等著發病了似的。我目前正在猶豫,很矛盾,最好是空氣質量變好。”50歲的石家莊市民王貴勇說。 |
相關閱讀:
- [ 12-25]中國多地中度霾污染達5級 夜間霧霾逐漸消散
- [ 12-25]氣象科普進校園 貴陽氣象臺長指點關愛氣候與霧霾天怎樣防護
- [ 12-25]全國多地受霧霾侵襲 “圣誕老人”戴口罩派禮物
- [ 12-25]環保部官員:5年余中國共拒批1.1萬億元污染項目
- [ 12-25]全國多地陷“霾伏” 今夜冷空氣除霾
- [ 12-24]“灰色”圣誕:霧霾覆蓋華北江淮
- [ 12-24]霧霾籠罩河南鄭州 “圣誕老人”陷“霾伏”
- [ 12-24]北京重污染藍色預警啟動 預計明天午后空氣質量轉好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