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路由器能殺死植物? 謠言:無線路由器(wifi)輻射可導致附近的植物不發芽。5個丹麥學生將12盆水芹種子分兩組放在兩個房間,溫度、水量相同,其中一個房間有兩個無線路由器不間斷運行,而另一個房間沒有無線路由器。結果12天后,沒有路由器房間的水芹種子萌芽成長;而在有無線路由器的房間,種子不僅沒有發芽,甚至大多數都死了。 真相:首先,從丹麥學生的實驗報告照片來看,在沒有路由器的房間和有路由器的房間的兩組植物發芽情況對比中,有路由器房間的一組植物發芽情況確實略低于無路由器房間,但大多數種子也都已經發芽,與傳言中“種子不僅沒有發芽,甚至大多數都死了”的說法有很大的出入。根據丹麥當地媒體報道,該實驗是5位中學生進行的,有科研界人士指出,這類實驗在嚴謹性、科學性上都與正規的科學研究存在很大差距。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電磁兼容實驗室與中國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聯合模擬過一次有關“wifi情況下的種子發芽實驗”。據該實驗室工程師辛理科講述,這次驗證實驗選取的對象為生活中常見的綠豆,數量為800顆以上。按照模擬實驗,兩個房間都被配置了同樣的光照、溫度、濕度等適合種子發芽的條件。兩個溫箱,除了一個溫箱有無線路由器并且一直工作產生電磁輻射外,其余模擬環境一致。在12天的模擬實驗結束時,通過蔬菜研究中心專業人員檢測,兩個房間綠豆的發芽率是一樣的。因此,辛理科認為,合格的無線路由器電磁輻射的強度對植物沒有明顯傷害。 建議:雖然實驗證明無線路由器對植物不會造成傷害, 但專家仍然建議,放置無線路由器時不要太靠近床頭,因為人在床上睡覺的時間相對于看電視、吃飯等要長,因此影響時間也長 大量維生素C可預防治療感冒? 謠言:大量維生素C可以預防治療感冒。 真相: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研究人員對1.1萬名每天服用200毫克維生素C的人進行了長期的跟蹤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他們罹患感冒的次數與沒有服用維生素C的人一樣多。研究人員指出,每天服用維生素C預防感冒的效果事實上微乎其微,而且并不能縮短感冒的時間或減輕癥狀。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楊文嬌說,目前并沒有可靠研究證明大劑量攝入維生素C可以治療或預防感冒。適量維生素C確實可以提高人體抵抗力,但是強大的抵抗能力對預防和治療任何疾病都是重要的,不單對于感冒,況且增強抵抗力還需其他營養素的協同作用。 維生素C對人體確實有多方面的功能,如適量的維生素C能夠促進有機藥物解毒;有助于膠原蛋白的合成,以保持皮膚彈性及骨骼韌性;促進鐵以及葉酸的吸收利用,有效預防貧血及神經管畸形胎兒發生;除此之外,維生素C還是重要的抗氧化劑,能夠清除自由基,減少脂質過氧化對人體造成的傷害。雖然它對人體有諸多益處,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大量攝入維生素C,因為過多攝入有可能引起不良反應。 北京營養協會秘書長劉蘭表示,每天攝入維生素C超過8克,會造成惡心、腹部痙攣、腹瀉、紅血球破壞、血漿膽固醇升高等。大劑量服用維生素C,可以導致溶血,嚴重者可能會致命。此外,長期大量攝入維生素C會使人體細胞和組織適應了這種環境。一旦突然停藥,人體內維生素C的濃度就會降低,反而導致人出現維生素C缺乏的癥狀。 建議:美國專家認為,每人每天維生素C的最佳用量應為200—300毫克,最低不少于60毫克,100毫升(大約半杯)新鮮橙汁便可滿足這個最低量。而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膳食參考 室內植物可有效清除PM2.5? 謠言:室內養一些綠植,如君子蘭、滴水觀音等,可以有效消除空氣中的PM2.5。 真相:“植物能清除PM2.5”的說法,主要是由于人們看到植物葉片經常沾滿灰塵而流傳開的。如果在顯微鏡下觀察,你會發現植物光潔的葉片表面其實是粗糙不平的,此外一些植物還具有毛等結構。當塵埃顆粒落在葉片上時,就被阻滯、吸附在粗糙表面的凸凹縫隙之中。PM2.5顆粒還可通過氣孔進入植物葉片,停留在植物葉片內。可見,植物對于那些“自投羅網”的塵埃顆粒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但對于室內其他地方,就“望塵莫及”了。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白建輝說,從本質上來說,室內綠植是不能清除PM2.5的,植物葉片表面的茸毛、分泌物只可以吸附PM2.5,但是并不能清除這些顆粒物或將它們轉化為非污染物。 南京林業大學森林培育系教授田野指出,君子蘭、滴水觀音等植物的效果,是一些商家的炒作。任何植物都會對氮、硫氧化物有一定的吸收能力,而且葉片會有一定的滯塵作用,可以適當減輕PM2.5的危害。但這個效果是基于植物數量來說的,一個房間空氣中的PM2.5數值是不可能依靠幾盆植物就得到改善的。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牛登科也認為,室內植物吸收PM2.5,就像屋子里多幾個人與你同時呼吸一樣。但如果PM2.5的量很大,植物吸收的相對總量而言是很小的。 建議:專家認為,保持室內清潔和稍高的相對濕度,對于室內空氣的凈化會更好一些。保持室內清潔可以減少揚塵,這是從源頭上遏制PM2.5的生成,保持稍高的相對濕度,則可以對空氣中的微粒起到凝結作用,使其沉降到地面。同時,控制室內空氣質量的最好辦法還是購買一些質量比較好的空氣凈化器,在室內做飯時盡 飛行模式讓充電速度快一倍? 謠言:把手機調到飛行模式充電,比在普通模式下充電速度快一倍。 真相:有媒體記者對此進行了實驗驗證,為了提高準確性,實驗采用了3部手機:一部使用超過3年的iPhone4、一部使用不到3個月的三星S4,以及一部購買1年有余但基本上不怎么使用的聯想A288T。以20分鐘為限,先在普通模式下,分別為3部手機充電。然后將3部手機都調成飛行模式,再分別充電20分鐘。 測試結果顯示,iPhone4在普通模式下電量增加了20%,在飛行模式下電量增加也是20%;三星S4在普通模式下電量增加了20%,在飛行模式下電量增加了21%;聯想A288T在普通模式下電量增加了18%,在飛行模式下電量增加了19%。從3組測試結果不難看出,在飛行模式下,即使能夠加快充電速度,數量也不多,與網傳的“速度快一倍”更是不沾邊。 手機開啟飛行模式后,除了手機本身是開機的以外,信號發射、通信功能、手機內部其他功能等將會關閉。如果是正常情況下,手機充電的同時,信號功能也在運作,就會消耗電量。上海交通大學燃料電池研究所所長章俊良稱,飛行模式無非就是阻止了一些程序的運行,從而使得耗電減少。如果在普通模式下充電時,正在運行的程序越少,那么測試結果就會與飛行模式越接近。因為就充電本身而言,飛行模式和普通模式沒有什么本質區別。 在電池廠任職的工程師羅賢龍說,決定手機充電速度的,其實是充電器的最大電流輸出功率,在手機能夠承受的最大毫安值范圍內,充電器輸出功率大,充電速度就相對較快。 建議:專家指出,智能手機最耗電的是屏幕,而飛行模式并不能關閉屏幕,所以在充電時保證手機屏幕始終處于關閉狀態,充電速度也會加快。 牛奶送人類走進癌癥墳墓? 謠言:奶??看蚋邉┝康募に禺a奶,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發現,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胰島素的生長因子是牛奶內的主要致癌物質,牛奶中的IGF-1易致癌。 真相: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北京友誼醫院營養師顧中一說,作為哺乳動物,奶牛在產下小牛后會分泌乳汁,所以不需要打激素,對奶牛人工授精從而不斷讓它們懷孕就可以了。所謂的“牛奶激素”其實是牛的生長激素,是牛腦中分泌的一種蛋白質,作用是促進牛的生長。實際中使用的生長激素,是通過生物技術合成出來的同樣的蛋白質,被稱為“重組牛生長激素”(rbGH)。rbGH并不能讓非產奶期的奶牛產奶,但如果在奶牛到達最大產奶量之前給它注射rbGH,就能延緩其泌乳水平下降的速度,以獲得更多的牛奶。目前,這種激素美國使用得比較多,國內是禁用的。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均認為,使用了“重組牛生長激素”的牛奶是安全的。 IGF-1的全稱是“類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它是廣泛存在于包括人體中的一種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蛋白質。有一些流行病學的調查顯示,IGF-1似乎與前列腺癌等癌癥有一定關系。但是,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一致認為,IGF-1與癌癥的關系只是一種多因素的相關性,迄今為止并沒有證據說明IGF-1是致癌的原因。正常使用rbGH后的奶牛所產出的牛奶,IGF-1平均增加幅度很小。而且IGF-1在加熱、消化后也不具備生物學活性。因此,牛奶中的IGF-1對于人體不構成健康威脅。 建議:專家指出,長期過量攝入牛奶(每天750毫升以上)可能導致飽和脂肪、鈣、蛋白質等物質攝入過多,減少對于神經系統的抗氧化 安檢儀輻射強大危害健康? 謠言:經常出現在火車站、機場、地鐵站的安檢儀,輻射十分強大,其輻射相當于給人間接照射X光,危害健康。 真相:安檢儀是利用X射線穿過物體時成像的原理,影像再通過計算機處理,在電腦屏幕上顯示出可以辨認的圖像,進而評估物件的安全性。這個原理,同我們在醫院中拍X光胸片的道理相同,只是輻射要低得多。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核醫學科主任蔣寧一說,安檢儀內產生的雖是電離輻射,由放射線射穿物品,通過物質的不同密度進而產生屏幕上的X射線圖片,但射線均限制在厚厚的暗箱中,且輻射劑量很低,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 輻射,給人的感覺很神秘,其實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息息相關。自古以來,人類就在天然的輻射環境中繁衍生息,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受到天然輻射的照射。 通常認為,世界上平均每個人受到的天然輻射的年平均有效劑量是2.4毫希沃特,這些天然輻射包括宇宙射線、地表的電離輻射、通過飲食攝入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和在室內外吸入的放射性氡氣。除了天然輻射,人們還有可能受到人為輻射。我國的《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規定,公眾受到人工輻射的年平均有效劑量的估計值不能超過1毫希沃特。 《中國輻射衛生》曾發表過一篇論文,該論文用計算機程序模擬一個人經過安檢儀的全過程。文章作者假設一個人每年要上班300天,每天兩次經過安檢,每次路過都要耗時20秒。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安檢儀進出口處的鉛簾始終保持完整,這個人在一年中受到的輻射總量為1毫希沃特的1/14000。 即使鉛簾受到嚴重損壞,打開了3個5厘米寬的縫隙,這個人在一年中受到的輻射總量也僅為1毫希沃特的1/120。與生活中 隨著互聯網傳播手段的更新,各種流言有了更暢通的傳播渠道,而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披著科學外衣的科技流言也在不斷滋生。它們隱藏在龐大的信息流中,往往披著言之鑿鑿的外衣。無線路由器能殺死植物、牛奶送人類走進癌癥墳墓、維生素C可預防治療感冒……你被這些謠言欺騙過嗎?在2013年即將過去之際,我們將這一年里曾風傳一時的科學謠言進行盤點,為您還原其中的科技真相。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