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右翼扎堆 挑戰歷史頻妄言 早在安倍內閣成立之時,日本媒體就指出,這19人的內閣中,有多達14人屬于極右的“大家一起參拜靖國神社國會議員會”成員。安倍選擇了這樣“右翼扎堆”的班底,已經暴露出其試圖在歷史問題上為日本“洗白”的野心,也無怪乎今年日本政壇在歷史觀問題上怪論頻出,屢屢突破底線。 參拜靖國神社是一個敏感問題,這是日本是否對二戰問題反思的一個標志。但是今年靖國神社春季大祭,日本內閣成員和168名國會議員前往參拜。這一數字是去年的兩倍,也是8年來人數最多的一次。 也許是怕在外交問題上造成徹底無法挽回的局面,今年靖國神社春秋大祭及日本戰敗日,安倍雖未前往,但是態度曖昧,自掏腰包奉上祭品。 安倍今年在歷史問題上的其他舉動也頗耐人尋味。自上任后,除了發表“侵略未定論”,還就反省日本侵略殖民歷史的“村山談話”、“河野談話”多次放風試探,稱打算在適當時候就歷史問題發表“與21世紀相適應、面向未來”的新談話。 此外,日本今年年末制定的教科書新標準要求,教科書在領土、歷史問題上“反映政府的主張和立場”。 安倍的態度招致當年發表談話的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等人強烈不滿。村山批判稱,安倍若修改談話,將使日本政治失去信譽。日本前眾議院議長、自民黨前總裁河野洋平也稱,安倍為日本在二戰中侵略行為辯解、企圖修改和平憲法的行為會損害日本國際形象,破壞政府先前的和平承諾,將導致與中韓等鄰國的關系倒退數十年。 除了安倍種種言論,大阪市市長橋下徹的“慰安婦必要論”、副首相兼財務大臣橋本龍太郎的“效仿納粹修憲論”等日本右翼政客的奇談怪論,也是在國際社會引起了不小的波瀾。 展開“瘋狂外交” 四處碰壁難得志 出任日本首相一年的時間,安倍共計訪問過25個國家,其中包括美國以及全部東盟十國。據日本媒體報道,安倍2013年的出訪經費預算已面臨枯竭。由于其主張“地球儀外交”,今年海外出訪次數與例年相比多出一大截。2014年1月,安倍還將展開對中東、非洲和印度等國家的訪問,為此日本政府不得不從其他預算中劃出經費。 縱觀一年來安倍的外交動向,有分析認為其實際上在執行“媚美”、“穩韓”、“拉俄”以及“遏華”的策略。一方面強化修復日美同盟,不遺余力充當美國“重返亞太”的急先鋒,并欲借此拉美國入局;另一方面,遍訪東盟國家,大力推銷所謂“價值觀外交”,并四處喊話拉攏,攪動渾水,試圖構筑一個“遏華”包圍圈。 安倍曾公開表示,“除了經濟領域,日本還有望在亞太安全領域擔任領袖”,而安倍認為對世界“作貢獻”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在亞洲對抗中國。 但事實上,安倍的一系列外交攻勢并沒有取得他想要的效果。年初,安倍訪美被指受到冷遇,成為“一日游”,美國政府則一直表示對釣魚島問題不持立場;此外,安倍欲拉美國副總統拜登助陣,叫囂讓中國撤銷東海防空識別區,也是碰了軟釘子。 在“拉俄”方面,安倍使出的“離間計”碰了一鼻子灰。而因為島嶼爭端及歷史問題,同樣是美國盟友的韓國,也與日本漸行漸遠。雖然在對待東盟國家上,安倍使出了渾身解數,走出去請進來,但其炒作“中國威脅論”、鼓吹“聯合抗華”的論調,亦是應者寥寥。 在對華外交上,安倍更是玩起了“兩面”手法,一方面大肆炒作不斷挑釁,一方面又稱兩國應該“敞開胸襟”對話,被中方直斥說空話,毫無誠意。 |
相關閱讀:
- [12-26] 安倍執政一周年:全力打造“野心”路線圖
- [12-26] 安倍執政一周年:全力打造“野心”路線圖
- [12-26] 安倍執政一周年:全力打造“野心”路線圖
- [12-26] 安倍執政一周年:全力打造“野心”路線圖
- [12-26] 安倍執政一周年:全力打造“野心”路線圖
- [12-26] 安倍執政一周年:全力打造“野心”路線圖
- [12-26] 安倍執政一周年:全力打造“野心”路線圖
- [12-26] 安倍執政一周年:全力打造“野心”路線圖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